时间: 2025-05-02 00: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38:53
扶胥三首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前祭京师奉祝词,尊严不比百神祠。
台家今岁筹边急,黄帕封香已过时。
这首诗的意思是:在北京的祭祀中,奉上祝词,然而这种尊严并不比供奉百神的庙宇来得庄重。今年台家(即朝廷)在边疆事务上筹备的十分紧迫,黄帕(祭祀用的黄色布帕)已经封香,显然过了时日。
此诗中提到的“百神祠”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神灵的崇拜,尤其是在祭祀文化中,祭祀的场合往往代表着国家与神灵之间的联系。而“台家今岁筹边急”则反映了当时国家面临的边疆危机,显示出政治背景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影响。
刘克庄,字梦阮,号秋水,宋代著名诗人,擅长词与诗,尤其以豪放激昂见长。他的诗作常常反映出个人情感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风格独特,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这首诗写于宋代,正是国家面临外敌威胁的时期,诗人通过祭祀的场合表达了对国家安危的关切和对时局的忧虑。这种情感在许多诗人的作品中都有体现。
刘克庄的《扶胥三首》通过祭祀的场合展现了他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关怀。诗的开头描绘了在京师祭祀的情景,虽然是奉上祝词,但诗人却感到这种祭祀的尊严与真正的神明庙宇相比显得微不足道。这种对比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祭祀形式的反思,还暗示了他对当时朝政的失望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接下来的句子提到“筹边急”,诗人关心国家边疆的安危,显示出他作为士人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最后一句“黄帕封香已过时”,则进一步强调了祭祀的形式和内容的失落感,仿佛在说,即使有祭祀的形式,但若缺乏实质的关怀和行动,这样的祭祀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整首诗蕴含着深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底蕴,表现出诗人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忧虑,以及对个人在社会中角色的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思想价值。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担忧、对祭祀形式的反思,以及对社会现状的无力感,情感基调显得沉重而深刻。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百神祠”是指什么?
A. 供奉众多神明的庙宇
B. 诗人的家乡
C. 一种祭品
D. 皇宫
填空题:诗人通过祭祀表达了对国家的__与对形式的__。
判断题:诗中提到的“黄帕封香”意味着祭祀已经结束。 (对/错)
对比杜甫的《春望》,两首诗都反映了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但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祭祀与形式的探讨,而杜甫则侧重于战争带来的痛苦与失落。两者都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