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时间: 2025-05-07 05:27:16

诗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5:27:16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作者:李白 〔唐代〕

原文展示:

蜀国曾闻子规鸟,
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
三春三月忆三巴。

白话文翻译:

在蜀国我曾听说子规鸟的叫声,
而在宣城我又看到杜鹃花的盛开。
它一声声的啼叫让我肠断心伤,
在这春天的三个月中我思念着三巴。

注释:

  • 子规鸟:即杜鹃,因其叫声似“子规”而得名,常被用作思乡的象征。
  • 宣城:位于今安徽省,是李白曾经游历的地方。
  • 三春三月:指的是春天的三个月,强调春天的景色与情感。
  • 三巴:指的是蜀地,即今四川省,李白的故乡。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风奔放,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怀。
  •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李白旅途之中,描绘了他在宣城时对故乡蜀地的思念,具有强烈的个人情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杜鹃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怀念。开头提到的“子规鸟”,联想到了杜鹃鸟的啼叫,暗示着失去的乡愁。诗人在蜀国时听到的鸟鸣,和在宣城看到的花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构建了一个充满情感的场景。诗中“一叫一回肠一断”生动地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情感强烈而细腻。整首诗节奏明快,情感层次丰富,展现了李白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蜀国曾闻子规鸟”:李白曾在蜀国听到过杜鹃的鸣叫,回忆起故乡的情景。
    • “宣城还见杜鹃花”:在宣城仍然能看到盛开的杜鹃花,触发了他的思乡情绪。
    • “一叫一回肠一断”:每当听到杜鹃的叫声,内心的伤痛愈发加深,情感愈发浓烈。
    • “三春三月忆三巴”:在春天的三个月里,李白不断思念着故乡的三巴。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杜鹃鸟的叫声与人的情感相联,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 对仗:诗句结构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主题思想:全诗通过描写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怀念和内心的孤独感,展现了游子的愁苦与思乡之情。

意象分析:

  • 杜鹃花:象征着思乡与离别,常被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 子规鸟:代表着哀伤与思念,鸟鸣常常引发旅人的乡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子规鸟”是指哪个动物? A. 燕子
    B. DU鹃
    C. 雀鸟
    D. 凤鸟

  2. 李白在诗中提到的“宣城”位于哪个省? A. 江苏
    B. 安徽
    C. 四川
    D. 浙江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王维的《鸟鸣涧》,同样描写了自然与情感的结合。
  • 诗词对比:李白的《月下独酌》与《宣城见杜鹃花》均表达了孤独与思乡的情感,但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世界,而后者则通过自然景象强化乡愁的主题。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李白全集》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成语: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乙丑二月一日泊晚刘承华见约携酒殽同饯刘廷宣地官宁夏送赏 春日送客即事 山行有感 庐山杂兴 其三 颂古一百二十一首 丙寅十月二十二日孟坚理旧箧见纯老送行诗有见及语因次其韵三首 其三 十闰诗 其九 闰除夕 北望裕溪口 龙江送别图 咏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熟结 恒舞酣歌 以宫笑角 余怒 石字旁的字 黹字旁的字 包含争的词语有哪些 金容 确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心字底的字 一字旁的字 割剥元元 平畦 栖鸟于泉 谨行俭用 尸字头的字 晕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孝服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