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01
子夜吴歌·夏歌
作者:李白
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
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
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
这首诗描绘了镜湖的美丽景色,湖面辽阔,荷花盛开。每年五月,西施前来采摘荷花,路人见了不禁感到惊艳。作者在此不等明月,便划舟归去,心中思念着越王的故乡。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被称为“诗仙”。他的诗作以豪放奔放、个性鲜明而著称,广泛流传,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 《子夜吴歌·夏歌》创作于唐代,正值盛唐时期。李白常游历于江南,感受到自然的美丽与人文的情怀,因此写下了这首诗,以表达他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以及对故乡的思念。
《子夜吴歌·夏歌》是一首描写自然美的古诗,展现了李白典型的豪放风格和对生活的热爱。诗的开头“镜湖三百里”便描绘出了一幅开阔而又静谧的湖面,湖水如镜,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美丽。接着,菡萏的盛开则渲染了夏天的气息,给人以清新愉悦的感受。诗中提到的“五月西施采”,不仅是对西施这一美人的赞美,更是对青春和美好的象征,表现出诗人对夏季的向往。
“人看隘若耶”一句,表达了人们在看到西施采荷时的惊叹,展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情和对美的敏感。最后两句“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则将个人情感与历史典故结合,既表现了诗人的归属感,也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这种情感贯穿全诗,使得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交相辉映,形成了诗歌的独特韵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历史人物,表达了诗人对美丽事物的欣赏和对故乡的思恋,展现了李白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子夜吴歌·夏歌》的作者是谁?
诗中提到的“西施”代表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镜湖之大有三百余里,到处都开满了欲放的苛花。 西施五月曾在此采莲,引得来观看的人挤满了若耶溪。 西施回家不到一个月,便被选进了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