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留题曾丞道堂》

时间: 2025-04-22 04:01:40

诗句

阴阴翠竹锁虚堂,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便应题作小秋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04:01:40

原文展示

阴阴翠竹锁虚堂,
竹外青山半出墙。
七尺龙牙消白昼,
便应题作小秋霜。

白话文翻译

在阴影深深的翠竹中,虚空的堂屋被锁住,
竹外的青山半截露出墙外。
七尺高的龙牙(指竹子)在白昼中消失,
便应该题写成小秋的霜。

注释

  • 阴阴:意指阴暗、幽静,形容环境的清幽。
  • 翠竹:指青翠的竹子,象征着清雅、高洁。
  • 虚堂:空旷的房子,暗示一种清静、闲适的空间。
  • 龙牙:此处指竹子的尖端,形象地描绘出竹子的形态。
  • 消白昼:指在明亮的白天,竹子的影子或形态似乎消失了,给人一种模糊的感觉。
  • 小秋霜:比喻秋天的霜,给人一种清冷的意境。

典故解析

本诗未涉及明显的历史典故,但竹子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而“秋霜”则代表着季节的更替与时光的流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李弥逊,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以清新、高雅著称,常常描绘自然景观和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创作于李弥逊在隐居或游历时,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启发,表现了他对宁静生活和自然景色的热爱。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清幽的竹林景色为背景,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淡泊。首句“阴阴翠竹锁虚堂”描绘出一种幽静的环境,竹子笼罩着堂屋,给人一种被自然包围的感觉。而“竹外青山半出墙”则进一步拓展了视野,青山的存在让人感受到自然的广阔与深远,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景象。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用“七尺龙牙消白昼”来描绘竹子的形态,似乎在暗示时间的流逝与光阴的变化。最后一句“便应题作小秋霜”将整个意境升华,秋霜象征着清冷与沉静,似乎在表达诗人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简洁而意蕴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阴阴翠竹锁虚堂”:描绘宁静的环境,竹子将堂屋包围,营造出幽静的气氛。
    • “竹外青山半出墙”:引入外部的青山,象征自然的广阔,形成对比。
    • “七尺龙牙消白昼”:使用形象的比喻,表现竹子的高大和在阳光下的朦胧感。
    • “便应题作小秋霜”:将环境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结合,增添了诗的哲理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七尺龙牙”形象地比喻竹子的形态。
    • 对仗:前后两句在结构上相呼应,形成和谐的音韵。
  • 主题思想: 诗歌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描绘竹林与青山的和谐景象,传达出一种清新、高洁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 翠竹:象征高洁、坚韧,表现出自然的美。
  • 青山:象征稳重与远方,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景观的依恋。
  • 秋霜:象征寒冷与时间的流逝,暗示人生的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阴阴翠竹锁虚堂”中的“阴阴”表示什么?
    A. 明亮
    B. 阴暗
    C. 热闹

  2. “七尺龙牙”指的是什么?
    A. 竹子的高度
    B. 一种武器
    C. 一种植物

  3. 诗中提到的“小秋霜”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温暖
    B. 秋天的清冷
    C. 夏天的炎热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竹里馆》
  • 杜甫《春望》

诗词对比

  • 王维《竹里馆》:同样以竹子为主题,表现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 杜甫《春望》:在描绘自然景象的同时,融入了对社会时事的思考。

这些作品在意象和情感上都与李弥逊的《留题曾丞道堂》有相似之处,展现了诗人在自然与人生哲理之间的思考。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李弥逊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李雁湖大参赴遂宁 其二 夜坐忆剡溪 即事漫述四首 其三 和塞上曲 其二 迈陂塘 黄鹤楼扁舟访友图 麦山老人 双清图 偈颂一百二十三首 春晓 其一 抱子猿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灵祚 真伪莫辨 巾字旁的字 韦字旁的字 包含原的成语 芜城 重纸累札 抬褃 龙箫 歧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业字旁的字 纵虎出柙 是而非之,非而是之 忮很 八字旁的字 进进出出 寸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