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04: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04:27
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
作者:李弥逊 〔宋代〕
烟昏海树春,草木有秋色。
登临翻百忧,念子将远适。
子如揪柏桑,那有十围杙。
长年百僚底,许国心自赤。
光明一朝去,枥骥得暂释。
胡尘暗江水,此事未闻昔。
咨询勤衮衣,谋议困肉食。
将军纵失伍,战士轻笑百,
腥风郁义气,备污土花碧。
机牙不先坏,百发恐未息。
近闻管夷吾,御敌富长策。
能持一钩金,力转万钧石。
子行勿俟驾,当宁方侧席。
时危急良筹,如救火下积。
致身傥有地,肤发讵足惜。
王网有关纽,着处在一拍。
言大终少成,图多易生惑。
向来宣对间,未必有可绩。
徐行要好步,遇险各努力。
明年取金印,快我歌壤击。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王三十六的送别之情。诗中描绘了春冬交替的自然景象,表达了对远行者的忧虑和对国家的责任感。诗人劝诫王三十六在外行事要谨慎,不要轻言成功,强调了在动荡时期,个人的努力和持重的重要性。
作者介绍:李弥逊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以其深厚的才华和对国家的忠诚而著称。他的诗作多以抒情和咏志为主,常常反映出对时局的思考和对友人的关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李弥逊送别朋友王三十六之时,王三十六即将远行,诗人借送别之际表达对友人的关心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李弥逊的《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是一首情感深邃、意蕴丰富的送别诗。诗中以春秋景象切入,展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人生际遇的交织。诗人通过对王三十六的深情寄语,折射出对国家和未来的责任感。
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雾气和秋天的色彩,暗示了时局的动荡与不安。诗人担忧王三十六的远途,既表现了对友人的关心,也隐含着对国家局势的担忧。诗中提到的“胡尘暗江水”,生动地描绘了外敌的压迫,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关怀。
在语言风格上,诗人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使得诗歌富有音乐感和表现力。同时,诗中也融入了哲理性的思考,提醒王三十六在外行事要谨慎,避免急功近利,强调了在困境中个人努力的重要性。
整首诗的主题是关怀与忧虑,诗人对朋友的关心、对国家未来的责任感交织在一起,表现出一种深沉的情感基调。
诗词测试
诗中“子如揪柏桑”是用来比喻什么?
“胡尘暗江水”中“胡尘”指代什么?
诗人希望王三十六在外行事要如何?
答案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理解李弥逊的《送王三十六机宜召赴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