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8:40: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8:40:38
作者: 刘克庄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颜色。今似得三闾公子,四明狂客。古不能钳言者口,天方欲寿中朝脉。算人间岂有病无医,须针石。年冉冉,袍犹碧。心耿耿,头先白。笑臣舒迂缓,臣山愚直。拂袖归来羞炙手,望尘拜了难伸膝。把富春濑与首阳山,图斋壁。
过去的封章曾让君王动容,现今好似三闾公子和四明的狂客。古人无法被压制的言论,天命正欲延续中朝的脉象。人间怎会有病而无医,必须得用针石来治。岁月如流,衣袍仍是碧色。心里焦虑,白了头发。笑看那些臣子,虽然舒缓,却愚钝直率。轻轻拂袖回去,羞于炙手可热,望着尘埃却难以跪下。把富春河与首阳山画在书斋的墙壁上。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1269),字景文,号耕云,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代表作品有《满江红》等。他的诗歌以豪放、激昂见长,常表现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个人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
刘克庄创作此诗的背景是南宋时期,国家面临外敌入侵的危险,社会动荡不安。诗中流露出对时政的关切与对古人理想的追忆,表现了他作为知识分子的责任感与悲愤之情。
《满江红 四首并和实之 其九》是一首反映诗人内心深处矛盾与复杂情感的作品。整首诗承载着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现实的感慨,展现了作者对古代文人的崇敬与对当下政治的无奈。开篇提到的“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颜色”,既是对个人历史的回顾,也是对当时政治局势的隐喻,表达了作者对君王失去政治敏感的失望。
诗中提到的“三闾公子”和“四明狂客”象征着理想与自由的追求,体现了诗人对古人理想的向往。在“人间岂有病无医,须针石”一语中,诗人以病与医的比喻,展现出对当前社会病态的深刻洞察与对治国理政的期待。岁月的流逝与身心的疲惫在“年冉冉,袍犹碧”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展现出一种无奈与无力感。
最后,诗人通过“把富春濑与首阳山,图斋壁”表达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富春河与首阳山象征着隐逸与宁静,是诗人内心深处渴望归隐的体现。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古典的对仗与豪放的情感,构成了刘克庄特有的诗风,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有现实的紧迫感。
逐句解析:
往日封章,曾耸动君王颜色。
回忆过去的奏章曾引起君主的重视,显示出作者对昔日政治风云的怀念。
今似得三闾公子,四明狂客。
现今的才子似乎不如古代的屈原和陶渊明,表达对当代文人的失望。
古不能钳言者口,天方欲寿中朝脉。
古代无法压制言论,暗示对言论自由的渴望和对当前政局的关注。
算人间岂有病无医,须针石。
质疑人间的种种问题是否有解决之道,强调必须采取措施。
年冉冉,袍犹碧。
年龄渐长,衣袍仍旧青色,象征着内心的坚持与不变。
心耿耿,头先白。
心中焦虑,白发渐生,反映出生活的压力与无奈。
笑臣舒迂缓,臣山愚直。
嘲讽那些表面宽松、实际上愚笨的官员,表现对官场的不满。
拂袖归来羞炙手,望尘拜了难伸膝。
感叹自己不愿意迎合权贵,尽管对社会有无奈的敬畏。
把富春濑与首阳山,图斋壁。
以画描绘美好的理想与归隐生活,表达对理想人生的向往。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传达了对历史的感慨、对现实的忧虑,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表现出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往日封章”指的是什么?
“三闾公子”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年冉冉,袍犹碧”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