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0: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0:59
送李翱
(韩愈)
广州万里途,山重江逶迤。
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
揖我出门去,颜色异恒时。
虽云有追送,足迹绝自兹。
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
譬如浮江木,纵横岂自知。
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
送别李翱,远去广州有万里之遥,山峦重叠,江水蜿蜒。
我在路上行走,何时才能到达,谁能确定归期?
你向我挥手告别,面色与平时不同。
虽然说有追送之情,然而你的足迹从此将断绝。
人生在世,不能自我放纵或收敛。
就如同漂浮在江面上的木头,纵横交错又怎能自知?
宁愿怀念离别时的苦楚,不要在离别后再去思索。
作者介绍: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唐代文学家、思想家。作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他的诗文以清新、质朴著称。韩愈在文学、哲学、政治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对后世影响深远。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韩愈送别友人李翱之际,表达了对友人远行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反映了对人生与离别的思考,体现了韩愈对友谊的珍视。
《送李翱》是一首充满深情的送别诗,诗中通过描写壮丽的自然景观,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依恋与不舍。开篇以“广州万里途”引入,展现了送别的远方和艰辛,暗示着李翱将远行千里,行程漫长。接着,诗人通过“行行何时到,谁能定归期”表达出对友人未来的迷茫与无奈,增强了离别的情感深度。
在告别时,李翱的“颜色异恒时”让人感受到离别的沉重与悲伤,似乎在预示着人生的不确定和相逢的渺茫。尽管“虽云有追送”,但“足迹绝自兹”的感慨却让人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逐渐拉开。通过“人生一世间,不自张与弛”的哲理,诗人提醒人们人生如浮木,命运不可把握,强调了生命的无常与脆弱。
最后,诗人以“宁怀别时苦,勿作别后思”作结,表现出他对离别苦楚的直面与接受,体现了一种豁达的生活态度。这种情感的深化让整首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展现了韩愈在离别时的深邃与情感的复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离别的细腻描写,探讨了人生的无常与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表现了对未来的迷茫与对当下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目的地是哪个城市?
A. 北京
B. 广州
C. 西安
诗中用什么比喻来形容人生?
A. 浮江木
B. 漂流瓶
C. 纸鹤
诗人在送别时希望朋友感觉到的是什么?
A. 快乐
B. 忧伤
C. 失落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夜泊牛渚怀古》也表达了对离别的情感,但更侧重于历史与个人的情感结合,而韩愈则更强调个人的心境与对友人的眷恋,展示了两位诗人在相似主题下的不同风格与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