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0:41: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0:41:42
越园先生写双竹见贻却寄
作者: 王季思
近代论墨竹,颇觉真赏寡。
日如瘦而弱,板桥恣而野。
馀子等自郐,怒墨徒狼藉。
越园澹荡人,胸次成大雅。
烟霞资啸傲,泉石供陶写。
远书辱厚贻,展纸诧神化。
斜枝如欲风,湿叶恍露下。
气清入劲健,意远得潇洒。
想见落笔时,神识悠以睱。
江湖方滔滔,茅苇弥中夏。
高节每见嗤,众条竟娇姹。
还期砺霜筠,戛影岁寒夜。
近代谈论墨竹的人,真觉得欣赏的人少。
阳光下竹子显得瘦弱,板桥旁竹子野生得很。
余子等人自以为是,狂妄的墨迹满地狼藉。
而越园的主人,心胸开阔气度大雅。
烟霞中的人常常自得其乐,泉石旁的人则陶冶情操。
远道而来的信件辱没了我的厚礼,展开纸张却惊叹其神妙。
斜斜的枝条似乎在迎风,湿润的叶子仿佛在露水下。
清新的气息让人感到健壮,远大的意志让我潇洒自如。
想象在落笔的时刻,神情恍惚而悠然。
眼前江湖正波涛汹涌,茅苇间夏日气息弥漫。
高洁的节操常被轻视,众多的竹子竟然娇嫩多姿。
我仍期待磨砺霜竹,留下岁寒夜的影子。
诗中提到的“越园”可能指代的是一种理想的境地,象征着高雅和清逸。墨竹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高洁的品德联系在一起,表现出诗人对艺术的追求和对人生理想的憧憬。
作者介绍:王季思,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竹子等自然景物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季思对墨竹研究的过程中,表达了他对当时社会中对艺术的轻视与个人理想的坚持。
这首诗通过对墨竹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艺术的热爱和对当下社会风气的批判。诗中的墨竹不仅是自然物象,更是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王季思通过对竹子的细致描绘,表现了竹子在风雨中坚韧不拔的品格,象征着一种高洁的精神追求。诗中反复提到的“气清”、“意远”、“高节”等词汇,传达出诗人渴望追求卓越、超越世俗的理想。
整首诗以竹为媒介,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感悟与追求,展现了他理想中的艺术境界。在抒发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引发读者对自身理想与社会现实的思考,具有很强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对墨竹的细腻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追求与对社会现象的反思,展现了高洁的精神和理想。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越园”象征什么?
“湿叶恍露下”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诗中对墨竹的态度是:
答案:1.A 2.B 3.A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