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26: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26:40
作者: 苏颂 〔宋代〕
原文展示:
长叫山旁一水源,北流迢递势倾奔。
秋来注雨瀰郊野,冬后层冰度辐辕。
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烟袅袅数家村,
终朝跋涉无休歇,遥指邮亭日已昏。
白话文翻译:
诗中描绘了一条流淌的河流,水源位于高山旁,向北蜿蜒而去,似乎在倾泻奔腾。秋天来了,细雨淅淅沥沥地洒落在乡野上,冬天后河面结了厚厚的冰,行人难以通行。白色的草丛在千山万水间延绵,青烟袅袅上升,隐约可见几户人家的村落。作者整天在这条路上跋涉,疲惫不堪,远远地看到邮亭,天色已经昏暗。
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和对人生旅程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颂(1020年—1101年),字子美,号景明,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政治家和科学家。他在诗歌上有着很高的造诣,作品多以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生感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苏颂外出旅行或考察途中所作,反映了他在自然中行走的感受,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人生的孤独。
诗歌鉴赏:
《过土河》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幅北国秋冬的自然画卷,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开头两句通过“长叫山旁一水源,北流迢递势倾奔”,以声与形的结合,塑造了一条生机勃勃的河流,给人一种奔涌而来的气势。接下来,秋雨与冬冰的交替,展现了自然的变化与行旅的艰辛,诗人用“注雨”和“层冰”描绘出四季的更迭,隐喻人生的无常。
“白草悠悠千嶂路,青烟袅袅数家村”一联,勾勒出了一幅乡村的宁静图景,白草和青烟象征着生活的平淡与真实,暗示着在苦旅中仍然存在温暖的人情。最后的“终朝跋涉无休歇,遥指邮亭日已昏”,通过邮亭的远指,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疲惫,日落的意象更是渲染了整个行旅的沉重感。
整首诗在写景中融入了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旅途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行旅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与对自然的敬畏,展现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坚韧与执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的情感基调,展现了生命的旅程与自然的深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水流是向哪个方向流动的?
诗中提到的“白草”象征什么?
“遥指邮亭日已昏”中的“日已昏”意指什么?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早发白帝城》相比,二者均描绘了自然景色,但苏颂的《过土河》更侧重于旅途的孤独与自然的变迁,而李白则更强调旅途的轻快与心境的开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诗人的创作风格与诗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