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0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04:54
秦之无道兮四海枯,筑长城兮遮北胡。
筑人筑土一万里,杞梁贞妇啼呜呜。
上无父兮中无夫,下无子兮孤复孤。
一号城崩塞色苦,再号杞梁骨出土。
疲魂饥魄相逐归,陌上少年莫相非。
全诗翻译:秦朝统治无道,四海之地都变得荒凉;为了抵御北方的胡人,筑起了长城。修筑人力物力耗尽,杞梁的贞烈妻子在哀哭。上无父亲,中无丈夫,下无儿子,孤独无依,倍感凄凉。第一声号哭是城墙崩塌,第二声是杞梁的骨头被埋出。疲惫的灵魂和饥饿的身体相继归去,田间小伙子们请不要相互指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杞梁”的故事来源于《史记》,讲述了杞梁妻子在丈夫死后,表现出的忠贞和不屈的精神,成为后世贞节的象征。
作者介绍: 贯休(约公元830年-约908年),唐代诗人,号称“诗僧”,以其深厚的佛教思想和高超的诗歌技巧而著称,风格多样,题材广泛。
创作背景: 本诗写于唐代,正值社会动荡之际,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感慨,反映出对战争及其带来的痛苦的深刻反思。
贯休的《杞梁妻》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贞烈女性在国家动荡中的孤独与坚强。诗的开头以“秦之无道”引入,直接指出了时代的背景,表明了社会的不安定。接着通过“筑长城”描绘了国家的防御措施,反映出外敌的威胁和人民的苦难。诗中“杞梁贞妇啼呜呜”一语,展现了贞烈妻子的悲痛,孤独无依的境地使她的哀伤更加沉重。
整首诗情感真挚,层层递进。诗人在描绘个体的孤独与绝望的同时,也在揭示国家和社会的动荡,形成了个人与时代的强烈对比。最后一句“陌上少年莫相非”则是对年轻人的告诫,呼吁大家在动荡中保持理解与包容。贯休通过对杞梁妻子的描绘,传达出对忠贞精神的赞美,同时也引发人们对战争带来的人道主义关怀的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出对贞烈精神的歌颂,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孤独与痛苦,反映了历史的沉重与个体命运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筑长城”是为了什么?
“杞梁贞妇啼呜呜”中“啼”的意思是?
诗中表现出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以上是对《杂曲歌辞·杞梁妻》的详细解读和分析,希望对你理解这首诗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