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己亥杂诗》

时间: 2025-05-04 10:36:22

诗句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36:22

己亥杂诗

原文展示

谁肯栽培木一章,黄泥亭子白茅堂。
新蒲新柳三年大,便与儿孙作屋梁。

白话文翻译

谁愿意去栽培这棵树呢?这黄泥做的小亭子和白茅盖的房子。
新的蒲草和柳树长了三年,便可以用它们给儿孙做屋梁。

注释

  • 栽培:种植,培养。
  • 木一章:指的是一棵树。
  • 黄泥:用黄土建造的。
  • 亭子:一种小型建筑。
  • 白茅:用白色茅草盖的房屋。
  • 新蒲新柳:指刚长出来的蒲草和柳树。
  • 屋梁:房屋的主要承重结构。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古代典故,但表达了对自然和家庭传承的关注,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栽培和建设的重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1841),字舫,号澄怀,晚号自珍,清代诗人、政治家,著有《己亥杂诗》等。龚自珍一生致力于改革,诗风独特,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己亥杂诗》是龚自珍晚年的作品,创作于他对社会变革深感焦虑的时期。诗中充满了对家国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

诗歌鉴赏

这首诗展现了龚自珍对自然和家庭的深刻思考。诗的开头,作者以“谁肯栽培木一章”引入,表达了对生命和成长的渴望。接着描绘了黄泥亭子和白茅堂的朴素景象,传达出一种对乡土的依恋和对简单生活的向往。第三句“新蒲新柳三年大”蕴含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更新,表现了诗人对后代的关心和期望。最后以“便与儿孙作屋梁”收尾,展现了对未来的美好愿景,强调了家庭传承的重要性。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展现了龚自珍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家庭的责任感。通过对土地的亲切描绘,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情与希望,体现了他关心社会、关注后代的情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谁肯栽培木一章:开篇提出问题,表达对生命的渴求。
  2. 黄泥亭子白茅堂:描绘乡村的简单建筑,传达质朴的生活。
  3. 新蒲新柳三年大:时间的流逝,象征着生命的成长与希望。
  4. 便与儿孙作屋梁:展现对未来的期望,强调家庭传承的重要性。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树木与家庭传承相联系,寓意深刻。
  • 对仗:黄泥亭子与白茅堂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了生命的延续与家庭的传承,表达了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后代的殷切期望,体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命和成长。
  • 黄泥亭子:象征乡土情怀与安居乐业。
  • 白茅堂:代表简单纯朴的生活方式。
  • 新蒲新柳:象征青春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木一章”指的是什么?

    • A. 一棵树
    • B. 一章书
    • C. 一篇诗
    • D. 一种植物
  2. 诗中表现了作者对后代的什么期望?

    • A. 传承
    • B. 离开
    • C. 遇难
    • D. 反叛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望岳》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诗词对比

  • 龚自珍与杜甫:两位诗人都关注生活与自然,但龚自珍更强调家庭的延续,而杜甫则更多关注社会动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龚自珍研究》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摸鱼儿 春雨哭远公 摸鱼儿 摸鱼儿 其二 题沈南疑紫茜村庄图 摸鱼儿 其五 摸鱼儿·庚寅重阳后二日同何一山、冯遂知放舟瑶溪,访杨椒叟半园、居古泉啸月琴馆,席上作 摸鱼儿 摸鱼儿 勉宏略叠前韵 摸鱼儿 陈用亶尧夫携尊济武寓中同集叠前韵 摸鱼儿 答嵋雪叠前韵 摸鱼儿·放扁舟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壮冰 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曲阜 朝观暮览 交仗 毋字旁的字 龙兴凤举 面字旁的字 谷字旁的字 冥行盲索 木字旁的字 拍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卫霍 水门汀 走字旁的字 离题万里 悔罪自新 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