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2:36: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2:36:49
踏莎行
作者: 李之仪 〔宋代〕
还是归来,依前问渡。
好风引到经行处。
几声啼鸟又催耕,
草长柳暗春将暮。
潦倒无成,疏慵有素。
且陪野老酬天数。
多情惟有面前山,
不随潮水来还去。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归来的时候,依旧会问渡口的情况。微风引领着他来到行走的地方。几声啼鸟再次催促着农人耕作,草木茂盛,柳树幽暗,春天即将结束。作者感到潦倒无成,懒散而又无所事事。于是,他决定陪伴乡野的老人,聊聊天命的安排。情感丰富的他,唯有面前的高山存在,不像潮水那样来去匆匆。
李之仪,字子华,号听雨,宋代诗人,生于南宋,生活在动荡的历史时期。他的诗风多以清新自然著称,常常将个人情感融入自然景物中,展现出一种淡然和豁达的态度。
这首诗写于李之仪生活的晚年,正值社会动荡、个人失意之际,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感慨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的向往。诗中对春天的描绘,体现了他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时光流逝的无奈。
李之仪的《踏莎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对归乡的思考。开头两句“还是归来,依前问渡”便传达出一种依恋与怀旧的情感,似乎在诉说着他对往昔的留恋与对现状的不满。接着,诗中描绘了春日的景象,啼鸟声声催促着农人耕作,生机勃勃的草木映衬出春天的美好,但同时也暗示着时光的流逝,春天即将过去,给人一种无奈的感觉。
“潦倒无成,疏慵有素”一句,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慵懒,表现出对人生的无奈与沮丧。而“且陪野老酬天数”则显露出他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命运的接受,尽管生活潦倒,但仍愿意与乡间的老人一起聊聊人生的无常,体现出一种淡然的心态。
最后的“多情惟有面前山”则是诗人的情感寄托,面对高山,诗人感受到一种永恒与坚定,虽然潮水来去匆匆,但他所珍视的情感和记忆却是千载不变的。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反映出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变化与人生哲理,展现了李之仪独特的诗歌魅力。
整首诗在描绘自然景色的同时,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然的生活态度。
诗中提到的“潦倒无成”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愤怒
B. 失落
C. 高兴
“多情惟有面前山”中的“面前山”主要象征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永恒的情感
C. 自然的美丽
“且陪野老酬天数”中的“天数”指的是什么?
A. 天气的变化
B. 人生的命运
C. 自然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