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6:16: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6:16:24
刘伶巷
作者: 陈炜 〔宋代〕
有酒宜成颂,知君耻独醒。
回车经巷口,荷锸信丘冥。
死岂人埋得,言独妇可听。
闭关当日饮,想象只忘形。
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饮酒的热爱,以及对独自清醒的耻辱感。诗人在巷口回车,手持锸子,似乎在暗示某种劳作或生活的苦涩。诗人认为即使死亡也不能让人被埋葬,孤独的女人的声音可以被听到。在封闭的日子里饮酒,想象中却忘却了自我。
陈炜,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他的诗风通常融入个人体验与哲理思考,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感染力。
此诗创作于诗人某次独自饮酒时,反映了他对酒的热爱与对孤独的思考。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与情感,体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面对生活压力时选择饮酒逃避的普遍现象。
这首《刘伶巷》通过酒的意象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开篇即以“有酒宜成颂”引入,传达出对酒的赞美与依赖,似乎在强调酒的社交功能。接下来的句子则转向一个更为深刻的主题:在众人欢饮中,独自清醒的状态反而成为一种耻辱,这种自我意识使得诗人感受到孤独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回车经巷口”,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描绘,也暗示了一种身心的游离,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荷锸的意象可能代表着诗人内心的挣扎与对生活的沉重感受。
后半部分的“死岂人埋得”则深刻地探讨了生死的问题,表达了对人存在价值的思考。人即使死去,也无法被真正遗忘,孤独无法被抹去,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加鲜明。
最后一句“想象只忘形”则回到了个体的内心,诗人在闭关的状态中,沉醉于自己的想象与情绪,模糊了自我的存在。这种反复的情感起伏,展示了诗人对自我与社会的深刻反思,揭示了在享乐与孤独之间的复杂关系。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饮酒与孤独,表达了在喧闹的社会中,个人的孤独感与对生死的思考。诗人通过酒的意象,引发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深刻反思,展现出一种既渴望社交又感受孤独的复杂情感。
选择题:诗中“有酒宜成颂”表达了什么情感?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死岂人埋得”反映了对__的思考。
判断题:诗人认为独自清醒是一种骄傲的表现。 (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