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钱德循古意二首之一》

时间: 2025-05-07 06:27:27

诗句

驾犁岂知耕,布谷不入田。

大农坐官府,百吏饱穷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27:27

原文展示

和钱德循古意二首之一
作者: 贺铸

驾犁岂知耕,布谷不入田。
大农坐官府,百吏饱穷年。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的意思是:犁耙在田间耕作时,难以理解耕作的艰辛;布谷鸟叫声并未传入田间。大农坐在官府之中,百官在这一年中都已过得丰衣足食。

注释

字词注释

  • 驾犁:驾驭犁具,指耕作。
  • 布谷:布谷鸟,春天鸣叫的鸟。
  • 大农:指富裕的农民或掌握权力的农民。
  • 坐官府:在官府中做官,享受权利和财富。
  • 百吏:众多的官员。
  • 饱穷年:经历了丰衣足食的一年。

典故解析
此诗中提到的农事和官吏的对比,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与官员之间的矛盾,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贺铸(约1106-1160),字方回,号“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词人和诗人。他的诗风典雅而清新,常关注社会民生,表达对时事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成作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农民生活艰辛,而官员却安逸享乐。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底层民众的同情。

诗歌鉴赏

诗中通过“驾犁”和“布谷”的意象,展现了农民在耕作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诗的开头“驾犁岂知耕”用疑问的形式,突显出耕作的艰难,犁具虽然在田间“驾”动,但它并不知道背后付出的辛苦与汗水。接着提到“布谷不入田”,则暗示了自然界的声音未能传入农田,反映了农民与自然、社会的隔绝。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描绘了“坐官府”的大农与“饱穷年”的百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农象征着那些掌握权力的人,而百吏则是指那些依赖于权力而生活的官吏。这样的对比,不仅揭示了官僚体系的腐败,也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平,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的批评和对农民生活的同情。

整首诗在结构上简洁而有力,语言朴实却蕴含深意,揭示了深刻的社会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驾犁岂知耕:驾驭着犁具的农民,难以理解耕作的辛苦。
  • 布谷不入田:布谷鸟的鸣叫并未传入田间,暗示农民与自然的隔绝。
  • 大农坐官府:富裕的农民在官府中享受权力。
  • 百吏饱穷年:众多官吏在这一年中过得丰衣足食。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大农”和“百吏”的对比,突显社会的两极分化。
  • 拟人:将犁和布谷鸟拟人化,增强了诗的情感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贺铸对社会不公的批判,表达了对底层人民的同情,强调了农民在艰苦耕作中的无奈与无助。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驾犁:象征耕作与农民的辛勤。
  • 布谷:自然的声音,象征希望与生机,却与农民的生活无关。
  • 大农:代表富裕的农民,反映社会的权力结构。
  • 百吏:象征腐败的官僚体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本诗的作者是? A. 李白
    B. 贺铸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布谷”指的是哪种鸟?
    A. 麻雀
    B. 布谷鸟
    C. 燕子
    D. 鹰

  3. 诗中“大农坐官府”的含义是?
    A. 农民在田间劳作
    B. 农民在官府享受
    C. 官员在田间
    D. 农民与布谷鸟共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李白《将进酒》

诗词对比
贺铸的诗与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有对底层人民生活的深切关怀,但贺铸更侧重于对官僚体制的批判,而杜甫则更关注个人的困境与自然的无情。两者的风格各有千秋,但均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与批判。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贺铸的生平与作品研究论文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生查子 生查子 生查子 其二 生查子 生查子二首 其一 生查子(春情) 生查子 九月随感 生查子 其五 生查子 生查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视有如无 待时而动 飠字旁的字 戎戎 車字旁的字 审查 膝行蒲伏 诗递 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资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鹊的词语有哪些 鬼蜮技俩 鼻字旁的字 绮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弋字旁的字 祁奚举午 延颈就缚 逸趣横生 麦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