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00: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00:09
鬓边一点似飞鸦。莫把翠钿遮。三年两载,千撋百就,今日天涯。杨花又逐东风去,随分落谁家。若还忘得,除非睡起,不照菱花。
鬓边的一缕青丝,像是飞鸟一样。不要用翠钿来遮掩。三年两载,经过了千辛万苦,今天已是天各一方。杨花又随东风飘去,不知落在谁家。如果还想忘记,除非在梦中醒来,不照镜子。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杨花”在古诗词中常象征离散和无常,代表着思念和惆怅。诗中提到的“睡起不照菱花”,暗示着对过往情感的忘却与逃避。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一位宋代的教授,其生平不详,但可以推测他是一位在文学方面有一定成就的文人。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文人墨客纷纷创作,诗词风格多样。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作者对过往情感的回忆与思考中,可能与个人的离别经历有关,反映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爱情、离别的普遍感受。
这首《眼儿媚》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离别的怅惘与思念。开篇以“鬓边一点似飞鸦”引入,既描绘了女性的形象,又隐含着对逝去时光的追忆。作者用“莫把翠钿遮”表现出对美好回忆的珍视,暗示即使经历风雨,真挚的情感依旧难以磨灭。
接着,诗中提到“三年两载,千撋百就”,展现了作者在时光流逝中对感情的坚持与磨难,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深刻而复杂的爱情故事。最后一句“若还忘得,除非睡起,不照菱花”,则是对未来的无奈与逃避,表达了对忘记的渴望却又无能为力的痛苦。
整首诗通过意象的运用和情感的渲染,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思念,展现了宋代文人对爱情与人生的深刻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对爱情的怀念与对离别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人们在岁月流逝中对真实情感的渴望与不易。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鬓边一点似飞鸦”意指什么?
A. 描述女子的头发
B. 形容飞鸟的轻盈
C. 暗示时间的流逝
D. 以上皆是
“杨花又逐东风去,随分落谁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与惆怅
C. 期待与希望
D. 愤怒
诗中提到的“翠钿”象征着什么?
A. 内心情感
B. 外在美丽
C. 时间的流逝
D. 离别的痛苦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离别的思念,情感细腻而深刻,而苏轼的《水调歌头》则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现了对亲人的思念,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在表达手法和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