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溪口云》

时间: 2025-07-27 11:43:20

诗句

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

不复归溪中,还作溪中雨。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1:43:20

原文展示

溶溶溪口云,才向溪中吐。不复归溪中,还作溪中雨。

白话文翻译

溪口的云朵轻柔地漂浮,刚刚向溪水中吐出一缕白雾。它不再回到溪中,而是化作了溪水中的雨。

注释

  • 溶溶:形容云彩轻柔、细腻的样子。
  • 溪口:溪流的入口,指小溪与更大水体的交汇处。
  • :这里的“吐”指的是云雾向外释放或散发。
  • 不复:不再,表示一种否定。
  • :回到。
  • :指云彩化作的雨水。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云”和“雨”在古诗中常被用来象征变化和循环,表示自然界的和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张文姬,唐代诗人,其作品多描写自然风光,语言清新,情感细腻,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很可能是在诗人游历山水之间时所作,表现出她对自然美的敏感与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诗歌鉴赏

《溪口云》通过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自然界中云与水的关系,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与思考。诗的开头“溶溶溪口云”便营造出一种轻柔的氛围,云彩似乎在水面上轻轻漂浮,给人一种宁静和安详的感觉。而“才向溪中吐”则将云与溪水的互动表现得淋漓尽致,云彩的变化似乎是有意识的,向溪水倾吐着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接下来的“不复归溪中”则暗示了一种转化与流动,云彩的存在不仅仅是停留,而是在不断地变化与流动中,最终化作“溪中雨”,形成了水循环的闭合,象征着生命的延续与自然的和谐。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清新的意象表现了自然界的变化与生命的流动,给读者带来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启示。张文姬通过对自然现象的细致观察,展现了她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诗中流露出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一种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溶溶溪口云”:描绘出溪口的云朵轻柔的状态,给人一种静谧的感觉。
  2. “才向溪中吐”:云彩刚刚向溪水中散发出一缕白雾,展现出云与水的亲密关系。
  3. “不复归溪中”:云彩不再回到溪中,暗示了变化的过程。
  4. “还作溪中雨”:最终化作了雨水,表现出一种自然的循环与生命的延续。

修辞手法

  • 拟人:将云彩赋予了“吐”的动作,使其似乎有了生命。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使得意象更加鲜明。
  • 隐喻:云与雨的转化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自然的和谐。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云、水的变化,表达了对自然界的深刻理解与对生命循环的思考,展现了自然之美与生命的哲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溪口:象征生命的源泉与流动。
  • :象征柔和、变化。
  • :象征生命的滋润和成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溶溶”的意思是?

    • A. 清澈
    • B. 轻柔
    • C. 暗淡
  2. “不复归溪中”中的“复”意为?

    • A. 回
    • B. 再
    • C. 继续
  3. 全诗表达了什么主题?

    • A. 生命的孤独
    • B. 自然的和谐与循环
    • C. 人生的无常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登鹳雀楼》
  • 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张文姬的《溪口云》更注重自然细节的表现,而王之涣则通过远景描绘出壮丽的山河,两者各有特色,但同样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挽杨玉溪 闻吴山钟 题李锐父所藏陈所翁龙轴 满江红(送郡守美任) 谢久轩蔡先生惠墨九首 沁园春(送友人补太学) 和松窗主人荐墨客诗 送别张倅 登北高峰 殿直求赋状元游六街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横泛 逢开头的成语 文字旁的字 登高必赋 瓜字旁的字 燕翼子孙 彐字旁的字 奔车朽索 六出冰花 玉字旁的字 忙身 离方遁员 江山如画 赫然耸现 屈辱 页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