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病中宿白水》

时间: 2025-07-27 16:32:53

诗句

触势山行陡顿余,急携拄杖息禅居。

老僧不惜山中宝,持出银函贝叶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16:32:53

原文展示:

病中宿白水 吴泳 〔宋代〕 触势山行陡顿余,急携拄杖息禅居。 老僧不惜山中宝,持出银函贝叶书。

白话文翻译:

在山势险峻的地方行走感到疲惫,急忙带着拐杖到禅寺中休息。 老僧不吝惜山中的宝物,拿出装有贝叶经的银函。

注释:

字词注释:

  • 触势:遇到险峻的山势。
  • 陡顿:突然感到疲惫。
  • 拄杖:支撑身体的拐杖。
  • 禅居:禅寺,僧人修行的地方。
  • 不惜:不吝啬,愿意分享。
  • 银函:用银制成的盒子,用来存放贵重物品。
  • 贝叶书:指贝叶经,古代用贝叶(棕榈叶)书写的佛经。

典故解析:

  • 贝叶书:佛教经典多用贝叶书写,象征着佛法的珍贵和古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感受到深厚的文学修养和对佛教文化的理解。此诗可能是在作者生病期间,寻求精神慰藉时所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病中登山,感到疲惫后到禅寺中寻求安宁的情景。通过老僧拿出银函贝叶书的细节,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尊重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作者在病中的心境和对佛法的向往。首句“触势山行陡顿余”,以“触势”和“陡顿”两个词,形象地表达了山路的险峻和身体的疲惫。第二句“急携拄杖息禅居”,则展现了作者急切寻求安宁的心情。后两句通过老僧拿出银函贝叶书的细节,不仅体现了佛法的珍贵,也反映了作者对精神寄托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一首富有禅意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首句通过“触势”和“陡顿”描绘了山路的险峻和身体的疲惫,为后文的禅寺寻求安宁做了铺垫。
  • 第二句“急携拄杖息禅居”,表达了作者急切寻求安宁的心情,拄杖成为他寻求慰藉的工具。
  • 第三句“老僧不惜山中宝”,老僧的形象象征着佛法的慈悲和慷慨。
  • 第四句“持出银函贝叶书”,银函贝叶书象征着佛法的珍贵和古老,也反映了作者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银函贝叶书”比喻佛法的珍贵和古老。
  • 象征:老僧和银函贝叶书都象征着佛法的慈悲和珍贵。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寻求精神慰藉和安宁。通过病中登山和禅寺寻求安宁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尊重和对精神寄托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山行:象征着艰难和挑战。
  • 拄杖:象征着支撑和寻求慰藉。
  • 禅居:象征着安宁和精神寄托。
  • 银函贝叶书:象征着佛法的珍贵和古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触势山行陡顿余”描述了什么情景? A. 作者在山中行走感到疲惫 B. 作者在山中遇到美景 C. 作者在山中遇到危险 D. 作者在山中遇到老僧 答案:A

  2. 诗中“老僧不惜山中宝”中的“山中宝”指的是什么? A. 金银财宝 B. 佛经 C. 山中的美景 D. 山中的药材 答案:B

  3. 诗中“持出银函贝叶书”中的“银函贝叶书”象征着什么? A. 佛法的珍贵 B. 山中的宝物 C. 作者的病痛 D. 作者的希望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通过描绘山中的宁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佛法的向往。
  • 杜甫的《望岳》:通过描绘泰山的壮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敬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词对比:

  • 王维的《鹿柴》与吴泳的《病中宿白水》都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佛法的向往,但王维的诗更加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而吴泳的诗更加注重内心的感受。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吴泳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佛教文化与文学》:探讨佛教文化对文学的影响,有助于理解诗中的佛教元素。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思佳客 纳凉 思佳客 曾孙百朝,爽翁以词见贶,次韵奉酬 思佳客 即景写怀,寄外子 思佳客 其二 思佳客 其一 思佳客 癸未立春日作 思佳客 涉江词读后 思佳客 思佳客 其三 游仙词 思佳客 其二 游仙词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折文旁的字 皓霰 飞流直下 角字旁的字 丿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遵钦 龝字旁的字 盘石之安 包含鹃的词语有哪些 槛花笼鹤 墙垛 晆爽 群雄 唾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言难尽 诗朋酒友 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