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采桑子 送李云田之吴门迎侍儿扫镜二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1 00:16:54

诗句

一群荡子扬州住,帘底红牙。

门畔金车,邀笛藏钩乐事赊。

如何短李先辞我,云有吴娃。

生小如花,日上江楼候客楂。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16:54

原文展示

采桑子 送李云田之吴门迎侍儿扫镜二首 其一
作者:陈维崧

一群荡子扬州住,帘底红牙。
门畔金车,邀笛藏钩乐事赊。
如何短李先辞我,云有吴娃。
生小如花,日上江楼候客楂。

白话文翻译

一群风流浪子在扬州住下,帘子底下露出了红色的牙齿。
门旁的金色车子,笛声中藏着钩子的乐事延续着。
怎么李云田要提前告别我,说是有吴地的女子。
她年轻得如花,阳光下我在江楼上等着客人归来。

注释

  • 荡子:指的是风流倜傥的青年男子。
  • 红牙:形容女子的美丽,常用来指代美人的笑容。
  • 金车:指华贵的马车,象征着富贵和地位。
  • 云娃:吴地的女子,形容其美丽。
  • 候客楂:在江楼上等候客人,楂指的是一种小水果,这里比喻等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40-1700),字子骏,号云溪,清代诗人,擅长词曲,尤其以情词见长。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细腻观察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词写于陈维崧与友人李云田分别之际,表达了对朋友的不舍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时,扬州是繁华的商业城市,吸引了众多文人雅士。

诗歌鉴赏

《采桑子 送李云田之吴门迎侍儿扫镜二首 其一》是陈维崧在送别朋友之际写下的词作,情感真挚,意境优美。全词以“荡子”作为开头,营造出一种轻松而洒脱的氛围。诗中通过描绘扬州的繁华景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友谊的珍视。

前四句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荡子们在扬州的生活充满乐趣,金车、笛声交织,营造出了一种欢快的气氛。接下来的“如何短李先辞我”,则转入对朋友离去的惋惜,情感的基调瞬间变得沉重,表现出对友人的不舍。

最后两句通过“生小如花”和“日上江楼候客楂”的对比,展现了对美好事物的期待与渴望,同时又透露出一种孤独感。在阳光下等候的意象,既是对友人的思念,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憧憬。整首词在欢快与惆怅之间游走,情感深邃而细腻,令人感叹。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了一群风流的年轻人在扬州居住,营造出一种热闹的氛围。
  • 第二句:金色的车与乐器的结合,象征着富贵与欢乐。
  • 第三句:转折揭示了友情的脆弱与离别的伤感。
  • 第四句:通过对美丽女子的描写,表达了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女子比作“花”,突显其美丽。
  • 对仗:上下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词的节奏感。
  • 排比:通过并列的方式表现生活的多样性。

主题思想
整首词表达了对友情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离别的惆怅,深入探讨了人际关系中的脆弱与美好。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荡子:象征着青春的活力与自由。
  • 金车:代表着富贵与繁华的生活。
  • 吴娃:代表着美好与柔情的象征。
  • 江楼:象征着等待与思念的场所。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词中提到的“荡子”指的是:
    A. 风流青年
    B. 商人
    C. 学者

  2. 诗中“云娃”指的是什么?
    A. 美丽的女子
    B. 朋友
    C. 游子

  3. 诗中描绘的场景主要发生在哪里?
    A. 北京
    B. 扬州
    C. 苏州

答案

  1. A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风格上更为细腻,而陈维崧的《采桑子》则表现出一种洒脱的生活态度,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清代诗词选》
  • 《陈维崧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春夜 愁望 次牟德范客中即事 积庆山访金荪壁 秋晚郊行即事 酒边次韵 梦觉 春闺 宫词八首 其六 宫词八首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而字旁的字 辞巧理拙 口字旁的字 飘带 潜化 乖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見字旁的字 策名就列 峨峨汤汤 寡黄 六宫粉黛 恶念 呼天号地 西字头的字 养寿 牛字旁的字 包含磬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