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1: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1:29
苎隐为句曲山人翟好问作
作者:杨基 〔明代〕
种桑百箔蚕,种苎千匹布。
先生种苎不种桑,布作衣裘布为巘。
桃花雨晴水满塘,乌纱白苎春风香。
野樵山葛不敢并,越罗川锦争辉光。
儿童漾纱妇纺织,卖布得钱还买帛。
黄绵大袄一冬温,白雪中单半襟窄。
今年苎好亩百斤,堆场积圃长轮囷。
床头白酒夜来熟,杀鸡煮鸭邀比邻。
东家种桑青绕屋,官绢未输空杼轴。
妇姑相对叹无衣,先生饭饱方扪腹。
这首诗描绘了种桑养蚕与种苎麻织布的生活场景。诗人提到种桑的农民在养蚕,而自己则选择种苎麻制布。他的布料可以做衣服和其他物品。春天桃花盛开,塘水满溢,春风中白苎的香气四溢。山里的樵夫也不敢在这里砍伐,越地的锦绣在阳光下闪耀。孩子们在水边玩耍,妇女们在织布,卖布的收入又可以买到丝绸。冬天穿上厚厚的黄绵大袄,白雪中只需一件单衣。如今苎麻丰收,每亩可得一百斤,堆成了高高的轮囷。夜晚床头的白酒已经熟了,杀鸡煮鸭款待邻居。东边的邻居仍在种桑,官绢还没送到,织机依旧空着。妇女们相对叹息没有衣物,而先生吃饱了才拍拍肚子。
作者介绍:杨基,明代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他的作品常常反映农民的生活和自然景观。
创作背景:在明代,农村经济以农业为主,种桑养蚕是重要的经济活动之一。诗中提到的苎麻和桑树,代表着不同的经济选择和生活方式。
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人通过对比种桑与种苎的选择,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与经济的实用性。诗中交织着自然景色与人们的日常活动,春天的美丽与丰收的喜悦融为一体,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田园生活。诗的前半部分强调了苎麻的经济价值,种植苎麻的农民不仅能获得布料,还能通过卖布改善生活。而后半部分则描绘了温暖的家庭生活场景,体现了人们在自然环境中与邻里和睦相处的美好情感。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既有生活的细腻描写,又有对乡村和谐生活的向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自然与田园生活的热爱,以及人们面对生活选择的智慧与乐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诗中的“苎”代表什么?
诗人选择种苎而非桑,体现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述,为我们展现了明代乡村人们的生活画卷,值得细细品味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