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3:1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3:14
亚水仍宜晓涨时,似无姿处最多姿。
融融和露逢三月,皎皎临风见一枝。
缟袖未依秦隐士,蕊宫休遇汉偷儿。
红尘拂面何曾染,枉赋刘郎紫陌诗。
白楼花在晨曦中依然显得娇美,虽仿佛无姿,却在最不起眼的地方展现出无尽的风情。三月的和风里,温暖的露水洒落在花瓣上,一枝花在微风中显得格外清晰。缟白的衣袖未曾依附于秦代的隐士,而花蕊的宫殿也未曾与汉代的偷儿相遇。面对红尘的轻拂,心中从未染上尘世的纷扰,白白赋诗给刘郎在紫陌上游玩的情景。
作者介绍:王丹林是清代诗人,其诗风清新典雅,常以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故为题材,表现出对生活的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王丹林对自然美和人情世故的观察时,可能反映了他对世俗的淡然态度。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引发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开头两句通过对“亚水”和“无姿”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清晨,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美好和潜在的价值。即便在最不起眼的角落,生命依然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接下来的两句,诗人描写了温暖的春露和迎风而立的一枝花,传达出一种温柔和生机,仿佛在感叹春天的到来给大自然带来的新生。
在后两句中,诗人用“缟袖未依秦隐士”和“蕊宫休遇汉偷儿”来比拟自己的孤高与世俗的纷扰,表明对世俗生活的不屑与超然。最后一句“红尘拂面何曾染”更是强调了诗人心中那份清澈与宁静,尽管外界环境复杂多变,内心依然保持纯净,流露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整首诗品味深远,通过自然意象的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感悟与对世俗的超然,给人以启发,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探讨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看法,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的淡然和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白楼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自然景象
C. 诗人的心情
D. 白色的建筑
答案:A
诗中提到的“缟袖”象征什么?
A. 富贵
B. 高洁
C. 轻浮
D. 哀伤
答案:B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向往
B. 不屑
C. 迷恋
D. 冷漠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