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9:06: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9:06:18
鸥梦楼即席敬步节使原韵
作者:陈允颐
夕照衔山月上天,烟波极目思悠然。
士从魏晋多于鲫,诗到齐梁噪等蝉。
澄景漾成千尺练,秋声迸入四条弦。
不知何似南楼宴,其事其人要可传。
夕阳的余晖映照着山头,明月悄然升起于天空,烟波浩渺的湖面让我思绪悠远。
士人们从魏晋时期的才子多如鲫,诗作到齐梁时期却如同蝉鸣那样热闹。
清澈的风景如同千尺的白练荡漾,秋日的声音在四条弦乐中激荡。
不知这与南楼的宴会相比如何,那些事情和人们的故事一定是可以传颂的。
作者介绍:
陈允颐,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以其诗词清丽、意境深远著称,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与对人情的深刻理解。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步节使原韵之际,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赞美与对古代文人雅集的追思,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本诗意境开阔,情感细腻。首联通过夕照与明月的对比,描绘出傍晚时分的宁静与美丽,展现出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接着提到魏晋士人,在历史的长河中,才子辈出如鲫,这一方面表现了对文人风采的敬仰,另一方面也隐含了对现状的感慨,暗示当代文人似乎难以与古人相比。
随后,诗人通过“澄景漾成千尺练”的意象,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美,秋声的描绘则为诗作增添了几分秋意与音乐感,令人心生向往。最后一句以“南楼宴”作结,似乎在回忆那些关于艺术、友情的聚会,虽不知如何,但其事其人都值得传颂,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与人际关系的珍视。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人文的交融,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自然美的描绘与对历史文化的追思展开,表现了诗人对往昔文人雅集的向往与对当下文化的反思,展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怀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士从魏晋多于鲫”的比喻用来形容什么?
“澄景漾成千尺练”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
“不知何似南楼宴”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