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8:51: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1:03
荇碍菱妨两桨迟,分流支港乱如丝。
回舟不见清溪路,人在芦花顶上移。
河里的水草和菱角妨碍了船桨的划动,支流和港口交错混乱,像丝线一样纷乱不堪。回头时看不到清澈的溪水,人在芦苇花的顶端缓缓移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明显的历史典故,但通过水草、菱角等自然意象,展现了诗人对湖面景象的细腻观察。
作者介绍: 魏新河,生于20世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自然描写和对生活的深刻思考而著称。他在诗歌创作中,常常融入对故乡的怀念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五》创作于当代,反映了西湖自然景观的美丽与复杂。诗人在湖面游弋时,感受到水草与水流的纠葛,这种细致的观察引发了他对生活的思考。
《西湖竹枝 其二十五》是一首描绘西湖自然风光的诗,诗人用简练而生动的语言,勾勒出一幅清新而复杂的湖面景象。开头两句“荇碍菱妨两桨迟”,通过“荇”和“菱”两种水生植物,生动地描绘了在湖面上划船时所遇到的阻碍,这不仅体现了自然的美,还暗示了人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遭遇的困难和挫折。
接下来的“分流支港乱如丝”,则进一步展现了水流的复杂性。诗人在这里通过比喻,将错综复杂的水流形象地比作“乱如丝”,表现了自然界的千变万化与不可捉摸。同时,也隐喻了人生的复杂与多变。
最后两句“回舟不见清溪路,人在芦花顶上移”,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道路的迷茫和对自然的依恋。回舟而望,却看不到通向清溪的路,显示出一种无奈与渴望。人在芦花顶上缓缓移动,象征着人在生活中不断追寻与探索的过程,尽管前路茫然,却依然在探索中前行。
整首诗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生活的深思,展现了诗人细腻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思考能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自然景色的细致描绘,隐喻了人生的复杂与迷茫,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探索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荇”在诗中代表什么?
A. 一种水生植物
B. 一条河流
C. 一种舟船
D. 一种动物
诗中“乱如丝”是用来形容什么的?
A. 人的心情
B. 水流的复杂
C. 生活的无奈
D. 船的速度
“人在芦花顶上移”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迷茫与无助
B. 自然的美丽
C. 船的漂浮
D. 生活的安逸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春江花月夜》相比,魏新河的《西湖竹枝 其二十五》更加注重细腻的自然描写,而《春江花月夜》则更侧重于情感与意境的结合。两者都通过自然景象反映出内心的情感,但表现手法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这些书目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诗词的背景、技巧和情感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