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重九前江干野步》

时间: 2025-07-27 03:41:35

诗句

重阳节近动游情,景色秋深满眼清。

两岸芦侵衰鬓白,一林枫醉夕阳晴。

江中浪定涵帆影,天半云飞带雁声。

未到题糕先寄赏,笇来真不负斯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7 03:41:35

原文展示:

重九前江干野步
作者: 徐寅吉 〔清代〕

重阳节近动游情,景色秋深满眼清。
两岸芦侵衰鬓白,一林枫醉夕阳晴。
江中浪定涵帆影,天半云飞带雁声。
未到题糕先寄赏,笇来真不负斯行。

白话文翻译:

重阳节快到了,心中产生了游玩的情绪,眼前的景色随着秋天的深入而愈加清晰。
两岸的芦苇已侵染了白发,树林中的枫叶在夕阳下显得格外醉人。
江面波澜不惊,映照着帆船的影子;天空中的云彩飞过,伴随着大雁的鸣叫。
虽然还没到品尝重阳糕的时刻,但我已经收获了这次出游的美好体验,这次行程真是不虚此行。

注释:

  • 重阳节:农历九月九日,传统习俗有登高、赏菊、吃重阳糕等。
  • 游情:指出游的心情。
  • 芦侵:指芦苇丛生,渐渐侵入了衰老的鬓发,比喻时光流逝。
  • :形容枫叶的色彩在夕阳下似醉一般。
  • 涵帆影:指江面平静,帆船的影子在水中映现。
  • 题糕:指重阳节时人们品尝重阳糕。

典故解析:

重阳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源于《周易》中的阴阳理论,后来演变为登高、赏菊的节日习俗。诗中提及的“题糕”即重阳糕,象征着长寿和吉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徐寅吉(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擅长诗词,作品多以描写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怀为主。他的诗风常展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前夕,诗人以游玩为契机,表达了对秋天的美景和重阳节习俗的向往和赞美,也暗含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重九前江干野步》是一首描写秋日景色和重阳节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自然景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游历情怀与对时光的思考。首句“重阳节近动游情”直接点明了诗作的主题,表达了即将到来的重阳节带来的游玩冲动。接下来,诗人用“景色秋深满眼清”勾勒出秋天的清爽和明朗,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两岸芦侵衰鬓白”一句,利用生动的意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们对自然的深切感受。诗人在描写自然景色时,往往能与个人情感相结合,使得作品更为深刻。接下来的“江中浪定涵帆影,天半云飞带雁声”则营造了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秋日江景,展现出一种和谐与安详。

最后两句“未到题糕先寄赏,笇来真不负斯行”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美好风景的珍惜,也暗示了对重阳节传统的期待。全诗结构紧凑,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重阳节近动游情:重阳节将至,内心涌起游玩的情感。
  • 景色秋深满眼清:秋天的景色愈加深邃清澈,令人心旷神怡。
  • 两岸芦侵衰鬓白:两岸的芦苇丛生,似乎映照着人们的白发,象征着岁月的流逝。
  • 一林枫醉夕阳晴:树林中的枫叶在夕阳下显得绚烂,仿佛在陶醉于阳光中。
  • 江中浪定涵帆影:江面波澜不惊,船影清晰可见,展现出宁静的氛围。
  • 天半云飞带雁声:天边的云彩飞过,伴随着大雁的鸣叫,增添了秋天的意境。
  • 未到题糕先寄赏:虽然还未到品尝重阳糕的时间,但对美景的赞美已经在心中。
  • 笇来真不负斯行:此次出游的体验是值得的,感到不虚此行。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芦苇与衰老相联系,暗示时间的流逝。
  • 拟人:枫叶似乎“醉”于夕阳,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感。
  • 对仗:如“江中浪定涵帆影,天半云飞带雁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秋日美景的赞美和对重阳节的期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重阳节:象征着团圆、长寿的传统节日。
  • 秋天:象征着成熟和收获,也暗含着生命的轮回。
  • 芦苇和枫叶:分别象征着衰老与美丽,表现了岁月的无情与自然的魅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重阳节通常在农历的哪个月份? A. 八月
    B. 九月
    C. 十月

  2. 诗中提到的“两岸芦侵衰鬓白”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自然的赞美
    B. 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C. 对游玩的期待

  3. “江中浪定涵帆影”中“涵帆影”指的是什么? A. 帆船的影子在水面上映出
    B. 风平浪静的江面
    C. 江中的鱼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秋天的静谧与自然美。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表达对时光流逝与人情的思考。

诗词对比:

  • 徐寅吉的《重九前江干野步》王维的《山居秋暝》:两首诗都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但徐诗更侧重于节日的氛围与游玩情绪,而王诗则更注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内心的感悟。

参考资料:

  • 《古诗词鉴赏》
  • 《中国古代诗词概论》
  • 《清代诗人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煎茶 三次苏字韵 绿毛龟 吴傅朋出游丝书求诗 肇庆守郑子礼以李北海石室碑见寄辄次山谷老 书徐明叔访戴图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 又咏荔子 南埭 李商叟秀才求斋名于王元渤以养源名之求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民贼独夫 临渴穿井 蝇奔蚋集 飨奠 生字旁的字 经营擘划 爪字旁的字 东平之树 套头裹脑 牙字旁的字 震气 用人惟才 白字旁的字 合信 鸿开头的成语 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示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