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8:02:43
原文展示
寒碧一江横,斜霞向晚晴。
秋深元亮里,潮落灌婴城。
暗浪摇镫影,回风带雁声。
芦花湓浦岸,枨触去年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晚霞映照下的九江水面,河水如寒碧般横亘,晚霞斜斜地洒落在晴朗的天空中。深秋时节,江水依然清澈,潮水退去,露出了灌婴城的轮廓。暗潮轻轻摇动着灯影,回风中夹杂着大雁的鸣叫。岸边的芦苇花轻轻摇曳,触动了诗人对往年情景的追忆。
注释
- 寒碧:形容江水清澈如碧玉。
- 斜霞:指夕阳西下时的晚霞。
- 元亮:指秋天的明亮,形容天高气爽,水清秋深。
- 潮落:潮水退去。
- 灌婴城:古城,位于九江附近。
- 暗浪:夜晚波涛涌动的声音。
- 镫影:灯光的影子。
- 回风带雁声:风中传来大雁的叫声,表达秋天的特征。
- 芦花:指生长在水边的芦苇,象征秋天的景致。
- 枨触:触动,影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彭淑,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在诗歌创作上颇有造诣。其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风格清新脱俗,继承了唐诗的传统,融入了个人的独特体验。
创作背景
《晚泊九江》创作于清代,正值作者出游之时,身处九江的美丽自然风景中。诗中的情景描绘了秋季的江边夜晚,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往昔情感的追忆。
诗歌鉴赏
《晚泊九江》是一首极具画面感的诗。诗中通过对江水、晚霞、潮落、灯影、雁声等自然元素的生动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首句“寒碧一江横”不仅描述了江水的颜色,也暗示了诗人心境的寒凉;“斜霞向晚晴”则将自然的变化与时间的流逝相结合,展示了日暮时分的美丽。随着秋天的深入,“潮落灌婴城”带出了江水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推移和人事的变迁。
在情感上,诗的后半部分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通过“暗浪摇镫影,回风带雁声”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孤寂,渗透出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思索。最后一句“芦花湓浦岸,枨触去年情”更是将怀旧情绪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往年美好记忆的眷恋。
整首诗在意象的运用上十分精妙,既有自然的景色,也有诗人内心的情感交融,使得读者不仅能感受到美丽的自然画卷,也能体会到深沉的思乡之情。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寒碧一江横:描绘了江水的颜色,给人一种清澈、凉爽的感觉。
- 斜霞向晚晴:表现了日落时的美丽晚霞,营造了诗歌的时间背景。
- 秋深元亮里:秋天已深,河面上依旧明亮,象征着秋天的清澈与明亮。
- 潮落灌婴城:潮水退去,露出了灌婴城的轮廓,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人事的变迁。
- 暗浪摇镫影:波浪轻轻摇动着灯影,描绘了夜晚的静谧与宁静。
- 回风带雁声:风中夹带着大雁的鸣叫,增添了秋天的特征和孤寂感。
- 芦花湓浦岸:岸边的芦苇花,象征着秋天的景致,也引起了诗人的感慨。
- 枨触去年情:触动了诗人对往年情景的怀念,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寒碧一江横”,将江水比作寒碧,增强了视觉效果。
- 拟人:如“暗浪摇镫影”,赋予浪花以人的动作,生动形象。
- 对仗:整首诗的句式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九江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感慨以及对往年情感的追忆。诗中流露出孤独与思乡之情,在美丽的自然中交织着人内心深处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寒碧:象征清澈与凉爽,表现自然的纯净。
- 斜霞:代表黄昏的美丽,固有时间流逝的意味。
- 潮落:象征变化与流逝,引发对人事的思考。
- 雁声:秋天的特征,传达孤独与思乡的情感。
- 芦花:象征秋天的景致与诗人的怀旧情绪。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灌婴城”指的是哪个地方?
-
“寒碧一江横”中“寒碧”修饰的是?
-
诗人通过“回风带雁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喜悦
- B. 孤独与思乡
- C. 愤怒
- D. 无奈
答案
- B. 九江
- B. 江水
- B. 孤独与思乡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月夜忆舍弟》杜甫
-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诗词对比
- 《静夜思》 vs 《晚泊九江》:
-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情感,但《静夜思》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深刻,而《晚泊九江》则通过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更为复杂的情感层次。
参考资料
- 《清代诗词选》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