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偈一首》

时间: 2025-04-27 14:37:35

诗句

小庵小舍小丛林,土地何须八九人。

若解轮番来打供,免教碎作一堆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4:37:35

原文展示:

小庵小舍小丛林,
土地何须八九人。
若解轮番来打供,
免教碎作一堆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小庵小舍与周围环境的宁静和简朴。诗人认为,这样的小地方并不需要太多的人来打理,若是能够轮流进行供养,便可以避免杂乱无章,落得一片尘埃。

注释:

  • 小庵:小型的寺庙或修道之所。
  • 小舍:小房子,居所。
  • 丛林:指小树林,环境幽静。
  • 土地:这里指的是土地的管理或使用。
  • 打供:供养,指日常的供奉或照料。
  • 碎作一堆尘:比喻杂乱无序,最终变得不堪。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释祖元,宋代隐士,崇尚简朴生活,常在林间庵堂中修行,作品多反映其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思考。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隐居生活期间,反映了他对世俗繁杂生活的淡漠以及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偈一首》以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独特理解。诗中小庵、小舍、小丛林的描写,构建出一种清幽的环境,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诗中提出“土地何须八九人”,直接表明了作者对物质生活的淡泊与对简朴生活的追求,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而后两句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若能轮流进行供养,就可以避免生活的繁杂与琐屑,保持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免教碎作一堆尘”这一形象,生动地传达了对世俗纷扰的排斥,展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修行理念,也与当时社会上普遍的隐逸风潮相呼应,具有较强的时代特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庵小舍小丛林”:描绘了一个清幽的环境,透露出诗人向往简单生活的愿望。
  • “土地何须八九人”:表达了对人力管理的质疑,强调自然的自我调节能力。
  • “若解轮番来打供”:提到供养的方式,暗示着一种和谐的共处。
  • “免教碎作一堆尘”:用形象的比喻,强调了生活的简约和内心的宁静。

修辞手法

  • 对比:小庵小舍与人多的对立,突出简朴的生活。
  • 比喻:将繁杂生活比作“堆尘”,传达对世俗的反感。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一种追求内心平静与自然和谐的生活态度,强调简朴、少人化的生活理念。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庵:象征隐逸与宁静。
  • 小舍:代表简单与自我。
  • 丛林:象征自然与和谐。

这些意象构成了诗歌的核心,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内心世界的深刻体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小庵”指什么?

    • A. 大寺庙
    • B. 小型的寺庙或修道之所
    • C. 住宅
  2. 诗人认为土地需要多少人来打理?

    • A. 很多人
    • B. 八九人
    • C. 不需要人
  3. 诗中提到的“免教碎作一堆尘”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 A. 生活的繁杂
    • B. 内心的宁静
    • C. 对自然的尊重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诗词对比

  • 比较释祖元的隐逸思想与陶渊明的诗作,二者均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世俗的超然,体现了中国古代文人共同的理想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宋代诗词研究》
  2. 《中国古代隐士文化》
  3. 《王维与陶渊明的自然哲学》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霓裳中序第一·湘屏展翠叠 琵琶 夷则商国香慢(赋子固凌波图) 清平乐 柳枝词 好事近 次梅溪寄别韵 一枝春 访简上人退居不遇 病中 飞来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春风化雨 算部 干名采誉 鸾车 包含杯的成语 欠字旁的字 水远山遥 练功十八法 白字旁的字 公廨本钱 束缊举火 又当别论 榷课 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丨字旁的字 髟字旁的字 又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