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0:5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52:54
一树浓姿独看来,
秋庭暮雨类轻埃。
不先摇落应为有,
已欲别离休更开。
桃绶含情依露井,
柳绵相忆隔章台。
天涯地角同荣谢,
岂要移根上苑栽。
这是一棵独自盛开的紫薇树,在秋天的庭院中,晚雨像轻烟一样飘洒下来。它并没有提前凋零,显然是因为仍然有些依恋;然而,它已经准备要告别,宁愿不再绽放。桃花的绳带中含着情意,依偎在露水的井边;柳树的绵絮在章台的对面互相思念。无论天涯海角,彼此同样经历着盛衰,难道就非得把根移到上苑去栽种吗?
李商隐(812年-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晚唐著名诗人,因其诗风清新细腻、意象丰富而受到后人推崇。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社会现实,尤其擅长用典和抒情。
此诗创作于李商隐晚年,正值唐朝末期,社会动荡,诗人常常以花木象征自己的情感与遭遇,表达对美好事物的留恋与无奈。
李商隐的《临发崇让宅紫薇》通过描绘一棵盛开的紫薇树,传达了对美好、情感的依依不舍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诗中“秋庭暮雨”营造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氛围,细雨如烟,衬托了紫薇树的孤独与美丽。诗人用“浓姿独来看”来形象化紫薇的盛开,尽管环境已是秋季,许多花木已然凋零,但这棵紫薇却依旧傲然绽放,似乎在与秋雨抗争。
接下来的几句则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感慨,紫薇树虽然不愿意先行凋谢,却已在心中准备好告别。这种情感的复杂性通过“桃绶含情”和“柳绵相忆”体现出来,桃花和柳树象征着情感的寄托与思念的延续。诗中强调,不论身处何方,彼此的盛衰都是相互联系的,反映出一种对命运的无奈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诗人以“岂要移根上苑栽”总结,表达了对根植于自然与情感之间的坚守,强调了内心情感的真实与坚韧。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细腻,是李商隐诗歌的典型代表,展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告别的无奈,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系。通过花木的象征,诗人深入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存在的价值。
诗中“秋庭暮雨”是用来描述什么?
诗人用“桃绶含情”表达了什么?
诗的最后一句“岂要移根上苑栽”强调了什么?
李白的《将进酒》和李商隐的《临发崇让宅紫薇》在情感表达上有明显不同,前者豪放,后者细腻。李白强调豪情与饮酒的快意,而李商隐则更注重内心情感的细腻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