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时间: 2025-07-26 14:24:21

诗句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

瞢腾春梦绕天涯。

帘幕受风低乳燕,池塘过雨急鸣蛙。

酒醒明月照窗纱。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4:24:21

原文展示: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夏言 〔明代〕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瞢腾春梦绕天涯。帘幕受风低乳燕,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

白话文翻译:

庭院里,夕阳斜照,显得格外宁静,绿荫铺满了地面,花瓣随风飘落。我仿佛在春天的梦境中游走,思绪飘向遥远的天边。帘幕被风吹动,小燕子低飞,池塘里经过一场雨,青蛙急促地鸣叫。酒醒后,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纱照进来。

注释:

  • 庭院沉沉:庭院显得非常宁静。
  • 白日斜:太阳斜照。
  • 绿阴满地:绿色的树荫覆盖了地面。
  • 飞花:花瓣随风飘落。
  • 瞢腾春梦:形容思绪如同春天的梦境般飘忽不定。
  • 绕天涯:思绪飘向遥远的天边。
  • 帘幕受风:帘幕被风吹动。
  • 低乳燕:小燕子低飞。
  • 池塘过雨:池塘里经过一场雨。
  • 急鸣蛙:青蛙急促地鸣叫。
  • 酒醒:酒醒后。
  • 明月照窗纱: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纱照进来。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夏言(1482-1548),字公谨,号梅峰,明代文学家、政治家。他的诗词多表现个人情感和生活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运用意象和修辞手法。这首《浣溪沙》创作于明代,反映了作者在庭院中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与思索。

创作背景: 这首词描绘了作者在庭院中感受到的自然美景和内心的宁静与思索。通过庭院、白日、绿阴、飞花等意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这首《浣溪沙》以庭院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的变化和内心的感受。首句“庭院沉沉白日斜”,以“沉沉”形容庭院的宁静,而“白日斜”则暗示时间的流逝。次句“绿阴满地又飞花”,绿阴和飞花共同构成了春日的景象,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第三句“瞢腾春梦绕天涯”,以“春梦”比喻思绪的飘忽,而“绕天涯”则表达了思绪的遥远。后三句通过帘幕、乳燕、池塘、鸣蛙、明月等意象,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展现了作者在自然中的宁静与思索。整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庭院沉沉白日斜”:庭院显得非常宁静,太阳斜照,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悠闲的氛围。
  2. “绿阴满地又飞花”:绿色的树荫覆盖了地面,花瓣随风飘落,描绘了春日的生机与美丽。
  3. “瞢腾春梦绕天涯”:思绪如同春天的梦境般飘忽不定,飘向遥远的天边,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思索与遐想。
  4. “帘幕受风低乳燕”:帘幕被风吹动,小燕子低飞,增添了动态的美感。
  5. “池塘过雨急鸣蛙”:池塘里经过一场雨,青蛙急促地鸣叫,展现了自然的活力。
  6. “酒醒明月照窗纱”:酒醒后,明亮的月光透过窗纱照进来,营造出一种宁静而清幽的氛围。

修辞手法:

  • 比喻:“瞢腾春梦绕天涯”中,“春梦”比喻思绪的飘忽。
  • 拟人:“帘幕受风低乳燕”中,“受风”赋予帘幕以人的动作。
  • 对仗:“绿阴满地又飞花”中,“绿阴”与“飞花”形成对仗,增强了语言的美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词通过描绘庭院中的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诗歌中的宁静与思索,反映了作者在自然中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庭院:宁静的背景,营造出悠闲的氛围。
  • 白日:时间的流逝,暗示生活的变迁。
  • 绿阴:春日的生机,给人以生机勃勃之感。
  • 飞花:自然的美丽,增添了动态的美感。
  • 春梦:思绪的飘忽,表达了内心的思索与遐想。
  • 帘幕:动态的美感,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乳燕:自然的活力,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 池塘:自然的场景,增添了生活的气息。
  • 鸣蛙:自然的活力,展现了生命的活力。
  • 明月:宁静的氛围,营造出清幽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词的作者是: A. 夏言 B. 李白 C. 杜甫 D. 苏轼

  2. “庭院沉沉白日斜”中的“沉沉”形容的是: A. 庭院 B. 白日 C. 绿阴 D. 飞花

  3. “瞢腾春梦绕天涯”中的“春梦”比喻的是: A. 思绪的飘忽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气息

  4. “酒醒明月照窗纱”中的“明月”营造的是: A. 宁静的氛围 B. 动态的美感 C. 自然的活力 D. 生活的气息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同样以庭院为背景,描绘了自然景色和内心的感受。
  • 李清照《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以溪亭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诗词对比:

  • 夏言的《浣溪沙》与苏轼的《浣溪沙》:两者都以庭院为背景,但夏言的作品更注重内心的感受和思索,而苏轼的作品则更注重自然景色的描绘。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明代诗词选》:收录了夏言等明代诗人的作品,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明代诗词的风格和特点。
  • 《夏言诗词研究》:对夏言的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创作背景、风格特征和艺术成就。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二 和裴仪同秋日诗 和人日晚景宴昆明池诗 移树诗 道士步虚词十首 其三 伤往诗二首 其一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醉眼蒙胧 侔色揣称 鸠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操守 弋字旁的字 讲辨 尣字旁的字 慢慢 不事边幅 皮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遗簪坠履 香蒲 力字旁的字 没天理 涉想犹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