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0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3:59
重阳登阁当登台,绝国风烟短鬓催。
槛外江涛连雨急,尊前山翠接天来。
吾衰已谢周公梦,客赋无惭李白才。
若使柴桑归更晚,荒芜宁有菊花开。
在重阳节这天,我登上阁楼,正该向高处登台。
国中的风景已被短暂的秋霜催促得模糊不清。
窗外的江水如同急雨般奔流不息,
酒杯前的山色显得愈加苍翠,直接天际。
我已衰老,无法再做周公的美梦,
作为客人,写诗时也不觉得羞愧于李白的才华。
如果柴桑的归期再晚些,
那荒芜之地又怎会有菊花开放?
胡直,明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追求诗歌的音韵美与意境深远。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之际,诗人登阁远眺,感受到秋天的萧瑟和人生的无常。重阳节的传统习俗与诗人的个人情感交织,表现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理想的追寻。
这首诗通过重阳节的登高活动,表达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艺术的深刻思考。开篇“重阳登阁当登台”,便设定了时空背景,展现了诗人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接着,诗人用“绝国风烟短鬓催”来描绘眼前的景象,既有对秋景的直接描绘,又蕴含了对社会现状的警惕,暗示着风景虽美却难以长久,时光流逝令人感到悲伤。
“槛外江涛连雨急,尊前山翠接天来”两句,描绘了窗外的江水奔涌和山色苍翠的景象,这种对比呈现出一种动与静的和谐美,仿佛在提醒人们珍惜当下的美好。接下来的“吾衰已谢周公梦”,则透露出诗人对自己衰老的无奈与对美好理想的失去,表现了内心的无惭与自卑。
最后两句“若使柴桑归更晚,荒芜宁有菊花开”,更是对未来的深切思考,表达了对时间的感慨和对生命的反思,若不珍惜时光,理想与美好终将消逝。
整首诗以重阳节为背景,探讨人生的短暂与追求理想的无奈,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和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诗人在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中,流露出人生哲理与情感的交融。
重阳节又称为哪一天?
“吾衰已谢周公梦”中的“周公”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荒芜宁有菊花开”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什么情感?
与杜甫的《登高》相比,胡直的《九日三峰阁和李六台二首 其一》更注重个人的情感表达,而杜甫则更强调对国家与历史的思考。两首诗都在重阳节这个时间节点上,展现了秋天的萧瑟与人生的无常,但情感基调却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