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3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30:50
偈
作者: 释齐岳 〔宋代〕
旋收黄叶烧青烟,
竹榻和衣斗夜眠。
粥后放参三下鼓,
孰能更话祖师禅。
在秋天,黄叶纷纷落下,燃烧时冒起青烟;我在竹榻上裹着衣服,挑战着夜晚的沉睡。吃完粥后,鼓声响起,谁还愿意再谈论祖师的禅理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释齐岳,宋代僧人,擅长诗词,深受禅宗影响。他的作品多以禅理为主题,语言简练,意境深远。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一个秋天的夜晚,作者可能在思考生活的意义和禅宗的教义,反映出他对生活平淡与内心修行的追求。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禅僧在秋天夜晚的宁静与沉思。开头两句描绘了自然景象与个人状态的结合,黄叶与青烟的意象,展现出一种秋天的萧瑟感。竹榻上的和衣而眠,体现了诗人对夜晚宁静的珍视,但又暗示着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粥后放参三下鼓”一句,既是对日常生活的描写,也暗示着禅宗修行中的一种反思和觉醒。鼓声的响起打破了宁静,使得思考的过程更加深刻。最后一句“孰能更话祖师禅”,表达了对禅宗教义的困惑和思考,暗示着虽然生活平淡,但内心却渴望更深层次的理解。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淡淡的禅意,既有对自然的感悟,也有对个人内心的探索,体现了禅宗思想中“无常”与“内观”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体验的结合,探讨了生命的短暂与内心的追求,体现了禅宗的哲学思想,表现出一种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反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叶”象征什么?
诗人夜晚在竹榻上“斗夜眠”,意味着什么?
“孰能更话祖师禅”暗示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释齐岳的《偈》与王维的《山居秋暝》,都表现了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王维更强调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释齐岳则更注重内心的反思与禅宗的哲思。
推荐书目:
以上为对《偈》这首诗的全面分析和解读,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深意和背后的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