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28: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28:15
作者: 宋应星 〔明代〕
类型: 古诗词
闻道西方有美人,大圆清淑幻成身。
容华婥约仙山质,德性温良葛氏民。
著作功高天不夜,应酬气爽日长春。
却怜俗骨烦陶冶,宁惜蒙淄混世尘。
我听说在西方有位美丽的女子,她的身材圆润,气质清雅,宛如幻影一般。
她的容颜如仙女般娇美,品德温和而良善,正如葛氏家族的人。
她的著作声名显赫,光芒四射,社交应酬中气氛愉快,仿佛春天的日子总是长久。
然而我却可怜那些世俗之人,他们烦于陶冶自身的情操,宁愿沉浸在混浊的尘世中。
作者介绍: 宋应星,明代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和诗人,主攻农业和自然科学。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明代社会较为繁荣的时期,诗人借对美的赞美,表达对世俗生活和人际交往的深思。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理想中的美丽女子,展现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中“美人”不仅仅是外在的容貌,更象征着内在的品德和才华。诗人在赞美她的同时,借此反思当时社会上人们对物质和世俗的追求,表现出一种对理想美的不满和对现实的无奈。
全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前两句描绘美人的形象,后两句则转向对世俗人群的批判,形成鲜明对比。诗中的“应酬气爽,日长春”描绘出一种和谐美好的社会氛围,而“俗骨烦陶冶”则突出了人们在尘世纷扰中难以自拔的无奈与悲哀。
通过对美的描绘和对俗的批判,诗人表达了一种高洁的理想和对现实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明代知识分子的内心挣扎与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理想中的美人,表达对美好品质的向往与对世俗生活的批判,反映出诗人对人性与社会的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美人”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外貌
B. 品德
C. 才华
D. 以上皆是
诗人对世俗人群的态度是?
A. 赞美
B. 同情
C. 批判
D. 无所谓
“应酬气爽日长春”中的“长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日子
B. 一种情感
C. 社交活动
D. 一种理想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