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7:32: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7:32:03
满目风光二月时,小桃无数柳依依。
松间野寺临清浅,花底旗亭倚翠微。
人意不随春意好,此心端与赏心违。
目斜望断高阳侣,赢得惺惺骑马归。
眼前是一片美丽的二月春光,小桃树开满了花朵,柳树也在轻轻摇曳。
松林间有一座野寺,临近清澈的水面,花丛下的旗亭斜倚在翠绿的山坡上。
然而人心却并不随春天的美好而愉悦,我的心情也与赏春的乐趣相违背。
我朝高阳的方向望去,看到朋友骑马回归,心中感到惺惺相惜。
向滈(生卒年不详),字子华,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表现自然景色与人情交融,风格清新自然。
此诗创作于二月初春,诗人计划与友人共赴春游,但因种种原因未能成行,表达了对春景的向往和与友人相聚的遗憾。
《二月四日约同寮劝耕万安院已而不至书於彭氏》是一首充满春意与惆怅的诗作。诗人在描绘春天美丽景色的同时,也流露出对友人未能相聚的失落。首联“满目风光二月时,小桃无数柳依依”,通过生动的描绘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小桃花和柳树的景象,展现出一幅春日美景。次联“松间野寺临清浅,花底旗亭倚翠微”,则把目光转向静谧的寺庙与悠然的亭子,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氛围。
然而,诗人的情感却在“人意不随春意好,此心端与赏心违”中转折,表达了对春光的欣赏与内心的孤独感。尽管春天的美好让人向往,但诗人的内心却无法与之共鸣,生出一丝惆怅。结尾“目斜望断高阳侣,赢得惺惺骑马归”则通过对友人的思念,进一步加强了诗的情感深度,表现出一种对友人相聚的渴望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对比中,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对友情的珍视,令人深感共鸣。
整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友人未能相聚的惋惜,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纠葛,反映了人生的孤独与遗憾。
诗中提到的树木主要是哪些?
A. 松树和桃树
B. 柳树和桃树
C. 杉树和杨树
答案:B
诗人对春天的感受是:
A. 非常开心
B. 有些失落
C. 无感
答案:B
诗中“惺惺骑马归”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友人的思念
B. 对马的喜爱
C. 对春天的赞美
答案:A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向滈的诗更注重春天的自然景色与内心的情感对比,而李白则更多体现了对孤独的抒发与对饮酒的享受,二者均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