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2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23:36
鼓瑟
作者:陈普 〔宋代〕
五十朱弦不与琴,一弦一柱调清音。
南华唤醒庄生梦,西蜀传留望帝心。
鱼跃沧波风袅袅,凤飞丹穴月沉沉。
此情不待铿而作,一揽新声见古今。
这首诗通过“朱弦”和“琴”来表现音乐的美妙,五十根朱色的弦并不需要琴的陪衬,单弦单柱也能调出清脆的音调。提到南华(老子)唤醒了庄子的梦,西蜀(指蜀汉)传承着望帝的心意,隐喻了音乐和文化的传承。接下来描述了鱼在海浪中跃起,风轻轻摇曳着水面,凤凰在丹穴飞翔,月色沉沉,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最后一句表达了情感在没有铿锵乐声的情况下自然流露,古今情感一览无余。
陈普,宋代诗人,作品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自然的感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用典故来表达深刻的思想。
《鼓瑟》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音乐的象征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同时也反映了个人情感的抒发和对自然的思考。
《鼓瑟》是一首充满哲思与情感的诗,诗人以“鼓瑟”这一古老乐器为切入点,展现了音乐的内涵与哲理。诗中提到的“朱弦”与“琴”的对比,不仅仅是物质的反映,更是对音乐本质的深刻理解。五十根朱弦虽多,但若与琴无缘,亦显得孤独无力,而一弦一柱却能调出清音,突显了音乐的纯粹和简约之美。
接下来的南华与庄生梦的提及,带有浓厚的哲学色彩,强调了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暗示着音乐与文化的传承。鱼跃沧波、凤飞丹穴的描绘,展现了自然界的活泼与和谐,进一步渲染了诗歌的意境。
最后两句“此情不待铿而作,一揽新声见古今”则是诗的高潮,表达了情感的自然流露和音乐的永恒之美。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音乐和情感总是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跨越时空的共鸣。
这首诗不仅是对音乐的赞美,更是一种文化的沉淀与情感的寄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与对艺术的热爱。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表达对音乐的热爱,对文化的传承,以及对自然的感悟。通过对古今的对比,展现了情感的永恒与普遍性。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南华”指的是哪位哲学家?
A) 孟子
B) 老子
C) 庄子
D) 释迦牟尼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朱弦”通常用于____(填入乐器名)。
判断题: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古今情感的共鸣。(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