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学·三关》

时间: 2025-08-04 08:33:00

诗句

致知格物最为难,梦觉关中善恶关。

若得二关俱过了,方成人在两仪间。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4 08:33:00

原文展示:

大学·三关
作者: 陈普 〔宋代〕

致知格物最为难,梦觉关中善恶关。
若得二关俱过了,方成人在两仪间。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要想真正了解事物,最难的就是要明白事物的本质和道理,尤其是在梦中领悟善与恶的界限。如果能够同时通过这两个关卡,才算是真正的人,能够处于天地之间的和谐状态。

注释:

字词注释:

  • 致知: 追求知识,达到知晓的境地。
  • 格物: 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本质。
  • 梦觉: 梦中觉醒,指在梦中领悟。
  • 善恶: 善与恶的界限。
  • 两仪: 指阴阳,代表宇宙的基本法则和和谐。

典故解析: “大学”一词源于《礼记·大学》,强调教育的重要性和修身齐家的价值观。三关代表人们在追求知识与道德过程中所需面对的考验。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陈普,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以清新流畅的诗风著称,作品多表现对理学的思考与对人性的关注。

创作背景:
在宋代,理学兴起,强调道德修养与知识的结合,诗作以“大学”作为题材,体现了这一时期对学问与道德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大学·三关》通过对“致知”和“格物”的探讨,展现了宋代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对道德的看重。诗中指出,要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首先要克服两个关卡:知识的获取和善恶的辨别。诗人用“梦觉”这一意象,表现出灵魂的觉醒与自我反思的重要性,暗示着修身齐家的必要性。最后一句“方成人在两仪间”,则强调了通过这两个关卡后达到的境界,展示了人与宇宙之间的和谐关系,反映出深邃的哲理思考。这首诗不仅具有哲理性,更传达了对理想人格的追求,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致知格物最为难:强调获取知识和探究事物本质的艰难。
  2. 梦觉关中善恶关:在梦中觉醒,理解善与恶的界限。
  3. 若得二关俱过了:如果能够同时克服这两重关卡。
  4. 方成人在两仪间:才算真正成为一个人,能够在天地间和谐共存。

修辞手法:

  • 对仗: “致知格物”与“梦觉关中”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比喻: “两仪”隐喻宇宙的和谐与人内心的平衡。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知识与道德的结合,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自省,达到内心的和谐与真我,从而实现理想的人生境界。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致知:象征智慧与知识的追求。
  • 梦觉:代表意识的觉醒与自我反思。
  • 善恶:道德的界限与人生的选择。
  • 两仪:宇宙的和谐与阴阳的平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 诗中提到的“二关”指的是哪两个方面? A. 知识与道德
    B. 时间与空间
    C. 生与死
    D. 人与自然

  2. 填空题: “若得二关俱过了,方成人在__间。”

  3. 判断题: 诗中提到的“梦觉”意指在现实生活中的觉悟。(对/错)

答案:

  1. A
  2. 两仪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大学》中的其他篇章
  • 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词对比:
对比陈普的《大学·三关》和朱熹的《大学》中的思想,前者更侧重于个人的内心修养,而后者则强调社会责任与道德的实践,展现了不同的哲学视角。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代诗词选》
  • 《理学思想与文学》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蓝溪僧为元居士说维摩经 戏赠无本 寻裴处士 忽不贫,喜卢仝书船归洛 春夜忆萧子真 览崔爽遗文,因纾幽怀 越中山水 终南山下作 峡哀 感怀 其四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格格不吐 犬马之诚 大字旁的字 飞字旁的字 居安资深 挹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现代五项 繁刑重赋 建之底的字 单耳刀的字 隐正 五步一楼,十步一阁 烛结尾的成语 福寿康宁 理不忘乱 毕结 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