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古愤》

时间: 2025-05-06 03:02:00

诗句

阴阴璞玉抱,幽幽雌剑鸣。

玉屈有时白,剑孤有时并。

如何妾玉身,长抱昏石名?

如何妾剑身,指为妖铁精?

天乎如有情,蚀月为妾明!

地乎如有情,河水为妾清!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3:02:00

原文展示

阴阴璞玉抱,幽幽雌剑鸣。
玉屈有时白,剑孤有时并。
如何妾玉身,长抱昏石名?
如何妾剑身,指为妖铁精?
天乎如有情,蚀月为妾明!
地乎如有情,河水为妾清!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身命运的深切感慨。诗中用“璞玉”和“雌剑”两种意象,象征着作者的潜力与才华,但却被埋没和孤立。“玉屈有时白”意指玉石在特定情况下才能显现出光华,而“剑孤有时并”则暗示剑虽孤独,但也有时被其他利器所陪伴。接下来的两句则直接质问自己,为什么如同玉石一样的美丽,却要被昏暗的石头所掩盖,为什么如同剑一样的锋利,却只能成为劣质铁的工具?最后两句则引入了对天地的哲学思考,若天与地也有情,那么月亮也应为我而明亮,河水也应为我而清澈。

注释

  • 璞玉: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有潜力但未被发掘的人才。
  • 雌剑:指的是未被广泛使用或认同的剑,可以理解为女性或被忽视的力量。
  • :古时指妾室,这里用作比喻,表达与某种事物的亲密关系。
  • 妖铁精:指的是品质低劣的铁器,暗示作者的才华未被认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1296-1370),元代诗人,字子明,号天池,浙江人。其诗风清新俊逸,且善于用典,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民族纷争的时代,诗人借古喻今,抒发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对社会的反思。

诗歌鉴赏

《古愤》是杨维桢对自身命运的不满与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全诗通过“玉”和“剑”的对比,展现了作者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璞玉虽有美丽的光泽,却因未被雕琢而难以被人识别;雌剑则虽有锋利之气,但也常常孤独于世。诗人以此象征自己的才华与能力,感叹自己在社会中难以立足的无奈。在接下来的自问自答中,诗人质疑自己为何不能像璞玉一样被人珍视,或像利剑一样被人重用。这种对自身命运的深刻反思,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悲愤与无奈的情感。

最后两句引入了对天地的哲学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感悟与对人情的渴望,这种情感的升华使得全诗在低沉的基调上又增添了一丝希望的光芒。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更是对整个社会环境的深刻批判,表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奈。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阴阴璞玉抱:形容璞玉的阴柔与温润,暗示内心的潜力被埋没。
  2. 幽幽雌剑鸣:暗示雌剑的孤独与未被重视的状态,暗喻女性或被忽视的力量。
  3. 玉屈有时白:有时璞玉才能显现出美丽的光泽,表达出才能被发掘的渴望。
  4. 剑孤有时并:即使剑孤独,有时却能与其他剑相并,暗示团结的重要性。
  5. 如何妾玉身:质问自己为何如玉般美丽却被忽视。
  6. 长抱昏石名:感慨自己被无知或沉闷的环境所束缚。
  7. 如何妾剑身:再一次自问,为何如剑般锋利却无人问津。
  8. 指为妖铁精:感叹自己的才华被比作劣质的工具。
  9. 天乎如有情:若天有情感,月亮会为自己而明亮。
  10. 地乎如有情:若地有情感,河水会为自己而清澈。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玉与剑分别比喻为诗人的潜力与才华。
  • 拟人:将天与地拟人化,表现对天地的情感寄托。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对称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身遭遇的深切反思,表达了对社会的不满与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传达出一种悲愤与无奈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璞玉:象征潜力与美好的事物。
  • 雌剑:象征被忽视的力量与才华。
  • 昏石:象征无知与沉闷的环境。
  • 妖铁精:象征劣质与被低估的能力。
  • 月亮与河水:象征诗人理想中的美好与清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阴阴璞玉抱”象征什么?

    • A. 美丽的外表
    • B. 潜力被埋没
    • C. 社会的压迫
    • D. 自然的优雅
  2. 诗中的“雌剑”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女性的力量
    • B. 孤独的状态
    • C. 社会的认可
    • D. 武器的锋利
  3. “天乎如有情”中,诗人希望表达什么情感?

    • A. 对自然的感慨
    • B. 对理想的渴望
    • C. 对现实的无奈
    • D. 对友谊的期盼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登高》
  • 李白的《将进酒》

诗词对比

  • 杨维桢《古愤》李白《将进酒》:两首诗均表达了对人生的感慨与对理想的追求,但李白更强调豪放与畅快,而杨维桢则更显细腻与内省。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古典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镜湖方干处士(一作寄方干处士鉴湖旧居) 读岘山碑 送谭三藏入京 寄当阳张明府 荆门勉怀寄道林寺诸友 赠白处士 送朱秀才归闽 怀东湖寺 闻尚颜下世 勉道林谦光鸿蕴二侄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百折千回 讯结 匪开头的成语 酉字旁的字 耒字旁的字 包含飕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怒怨 包含丁的成语 恍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重理旧业 遮风挡雨 飞牒 乘兴而来,兴尽而返 作言造语 利率 疏网 包含旛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