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43: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43:36
贫者欲无寿,富婴愿期颐。惨惨里门道,哭声一何悲。白头洒慈泪,红颜服嫠衰。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问齿未逾壮,问家素不赀。黄金不贷死,华屋中道辞。南邻九十老,带索如荣期。
穷人希望不再活着,富人却渴望长命百岁。那惨痛的哭声在家门口响起,悲哀的声音是如此凄惨。白发人洒下慈悲的泪水,年轻貌美的女子则因丧夫而穿上丧服。我想请问送葬的人,我们共同为这个纨绔子弟感到惋惜。他的年纪还未到壮年,他的家庭却并不富裕。即使黄金也无法借给他去逃避死亡,在华丽的房子里他也只能告别。南边邻居的九十高龄老人,他的离世如同美好的约定。
杨维桢(1280年-1358年),元代诗人,字子华,号洞庭山人,吴江人。其诗词风格独特,常以抒情见长,关注社会民生,情感真挚。
《七哀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时期,反映了朝代更替、战乱频繁带来的生死离别之痛,展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
《七哀诗》以简洁而深刻的语言描绘了生死的悲剧,展现了贫富之间对于生命的不同态度。开头两句,诗人以对比手法呈现了穷人希望不再活着与富人渴望长寿之间的矛盾,揭示了财富与生命的无常。接下来的悲哀场景,哭声的惨痛与慈泪的洒落,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对逝去生命的哀悼和对生者的关切。
“借问送车人,共惜纨绔儿”一句,表现了社会对年轻人的惋惜,暗示着即使是富裕家庭中的孩子,也难以逃脱生死的命运。最后几句则是对死亡的哲理思考,财富无法抵挡死亡的到来,强调了人类面对死亡的无奈与悲哀。
整首诗情感真挚,字句之间充满了对生命的尊重与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整首诗围绕生死、财富与无常等主题展开,强调了无论贫富,面对死亡,人人平等。诗人以深刻的情感表达对生命的珍视与对逝者的哀悼,传达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纨绔儿”指的是: A. 贫穷的年轻人 B. 富有但品德不佳的年轻人 C. 年长的老人
“黄金不贷死”意味着: A. 金钱可以解决一切问题 B. 财富无法抵挡死亡 C. 人生应追求财富
诗中提到的“白头洒慈泪”表现了: A. 对逝者的哀悼 B. 对年轻人的羡慕 C. 对财富的渴望
李商隐的《无题》同样探讨了爱与离别的主题,充满了对生命的感慨;而杜甫的《登高》则表现了对时局的忧虑与个人命运的无奈,两者在抒情手法上与《七哀诗》相似,均展示了古人对生死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