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3:0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3:06:51
望洞庭
作者:杨维桢 〔元代〕
琼田三万六千顷,七十二朵青莲开。
道人铁精持在手,啸引紫凤朝蓬莱。
龙子卧抱明月胎,须臾化作桃花腮。
嗟尔云槎子,何处忽飞来?
蓬莱之浅今几尺?黄河之清今几回?
云槎子,云是江上来。
但知东方生,卖药五湖上,
不知张使者,北犯七斗魁。
云槎子,吾与尔何哉,
任公钓竿在东海,潮压桐江江上台。
这首诗描绘了洞庭湖的壮丽景象。诗的开头提到琼田的广阔,三万六千顷的湖面上,七十二朵青莲竞相开放。接着提到一个道人手持铁精,召唤紫凤朝向蓬莱而去,展现出一种神秘的气氛。之后诗人描绘了龙子抱着明月的胎,瞬间化为桃花的腮。然后,诗人感叹云槎(云舟),不知从何而来。接着提到蓬莱的深浅以及黄河的清澈,表现出对自然景观的思考。最后,诗人表示对云舟的无奈,任凭他人在东海垂钓,而自己只能在桐江观潮。
杨维桢(1296-1370),字子华,号玉溪,元代诗人,擅长诗词,尤以山水诗闻名。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色抒发情感,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追求。
《望洞庭》创作于元代,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在当时,社会动荡,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的美好,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对未来的憧憬。
《望洞庭》是一首描绘自然和表达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琼田、青莲、道人、龙子等意象,展现出一个既真实又充满幻想的世界。开篇提到的“三万六千顷”展现出洞庭湖的广阔,给人以宏伟之感。青莲的开放不仅美丽,也象征着高洁的理想。
随后,道人手持铁精,召唤紫凤,传达出一种神秘的宗教情怀,给人以探索未知的勇气。龙子抱明月胎,化作桃花腮的意象,既展现了自然的奇妙变化,也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变化。
诗人在感叹云槎的来去无常时,表达了对人生短暂与无常的思考。对蓬莱和黄河的描绘,显示出诗人对理想和现实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深邃的哲学思考。结尾处的“任公钓竿在东海”,更是对自由与约束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态度——虽身处现实,却心怀理想。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的赞美,又有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引发更深层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洞庭湖自然景观的描绘,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自由、生命的追求与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反映了人生的无常与哲理。
这些意象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好,更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追求与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古典诗词中“以景寓情”的艺术特征。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青莲”象征什么?
填空题:诗中“龙子卧抱明月胎,须臾化作__腮。”
判断题:诗中云槎象征着自由与无常。对还是错?
《望洞庭》与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望洞庭》更倾向于哲理思考,而《泊船瓜洲》则突出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