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7:35: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7:35:54
九日天慧寺登高迟家伯修黄平倩不至
——袁宏道 〔明代〕
苍色满诸峦,如何独自看。
閒僧四五众,丈石两三盘。
白额题高冢,红衫度远栏。
北风浸骨冷,端不似秋残。
在这苍色的山峦中,如何能独自远眺?
闲坐的僧人四五个,石头上坐着两三盘。
白色的额头上题刻着高冢,红衣人越过远处的栏杆。
北风刺骨的寒冷,分明不是秋天的残影。
此诗虽不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通过对自然的描绘和对人生的感悟,反映出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可能与传统的登高赏秋的习俗有关。
作者介绍:袁宏道(1568—1610),字中郎,号蕺山,明代文学家,与兄弟袁宗道、袁枚合称“三袁”,以散文和诗歌见长。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重阳节(九月九日),在天慧寺登高,表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秋日的萧瑟。诗中虽有登高的场景,但实际蕴含着深刻的孤独感和对岁月无情流逝的感慨。
袁宏道的《九日天慧寺登高迟家伯修黄平倩不至》是一首充满秋意和孤独感的诗作。诗的开头以“苍色满诸峦”引入,描绘了秋日的山景,苍茫的山色让人感受到一种孤寂的氛围。诗人独自面对大自然,内心的孤独感随之涌现,反映出一种无奈与渴望。接下来提到的“闲僧四五众”,则通过与他人的对比,进一步突显了诗人的孤独,而这几位僧人似乎也未能打破这种孤寂的氛围。
“丈石两三盘”一语,展现了诗人对环境的细致观察,丈石的意象不仅营造了一个静谧的场景,也象征着时间的沉淀。在“白额题高冢,红衫度远栏”中,白额的高冢似乎在提醒人们生死无常,而红衫的游人则象征着人世间的繁华与虚无。最后一句“北风浸骨冷,端不似秋残”则将全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北风的寒冷与秋天的残景相对比,传达出一种深切的惆怅,似乎在诉说时间的无情与人生的孤独。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情感,反映了他对人生、友谊和时光流逝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对人生孤独的思考,以及对友人缺席的惆怅,透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一种深沉的孤独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描绘的主要意象有哪些?
A. 高冢
B. 红衫
C. 北风
D. 以上皆是
诗人表达的主要情感是什么?
A. 快乐
B. 孤独
C. 兴奋
D. 迷茫
诗中的“闲僧”象征了什么?
A. 繁华
B. 世事的淡泊
C. 朋友
D.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