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登钓台》

时间: 2025-07-28 14:51:04

诗句

富春山下严陵濑,九日风光兴不违。

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

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

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4:51:04

原文展示

九日登钓台
作者: 郑善夫 〔明代〕

富春山下严陵濑,
九日风光兴不违。
白石沧波元自好,
鸣鹥飞鹜早知归。
南阳文叔求贤远,
相府侯生识面稀。
王业帝谟俱莫问,
百年江海有渔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在九月九日重阳节时,诗人在富春山下的钓台上所见的美丽自然景色和对人生的感慨。富春山的严陵水流淌,九日的美景也不失为一种兴致。白色的石头与波涛相映成趣,水鸟飞翔,似乎早已知道归家的时刻。南阳的文叔为了寻求贤才而不辞辛劳,然而相府的侯生却鲜有人识得。王业和帝王的谋略都不再提及,百年之后,江河湖海中只剩下渔翁的钓矶。

注释

  • 富春山:位于浙江省,风景秀丽,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 严陵濑:指富春江流域的一段水流,水流湍急。
  • 白石沧波:白色的石头与清澈的波浪。
  • 鸣鹥飞鹜:鹥(yī)与鹜(wù)都是水鸟,鸣叫并飞翔。
  • 南阳文叔:指的是南阳的诸葛亮,求贤若渴。
  • 相府侯生:相府即宰相府邸,侯生指一些有名望但不常见的人。
  • 王业帝谟:帝王的事业与谋略。
  • 百年江海有渔矶:意指时间流逝后,江河湖海中依然有渔夫在钓鱼。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善夫(生卒年不详),明代诗人,以诗词见长。他的作品多描写自然美景,表现出对人生与理想的思考,风格清新雅致。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重阳节,诗人借此节日的美好景色,抒发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的文叔与侯生则反映出社会对人才的渴求与现实的冷漠。

诗歌鉴赏

《九日登钓台》是一首颇具意境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诗的开头便以“富春山下严陵濑”引入,描绘出富春山的秀美与严陵水的奔流,给人一种清新自然的感觉。在这重阳佳节,诗人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伴随着风光的美好,似乎也唤起了他心中对理想与人生的思考。

接下来的句子“白石沧波元自好,鸣鹥飞鹜早知归”描绘了水面上白石与波涛的和谐美,水鸟的归去则暗示了生命的循环与归属。诗人用鸟类的归来暗示着人们在追求理想时也应有所归属,而不应迷失于浮华的世界中。

“南阳文叔求贤远,相府侯生识面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渴求,南阳的文叔(诸葛亮)不辞辛劳地寻找贤才,而相府的侯生却鲜有人知。此句中表达出一种对人才难寻的无奈。

最后两句“王业帝谟俱莫问,百年江海有渔矶”,将诗的情感推向高潮,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王业和帝王的谋略已经不再重要,剩下的只有江河湖海中渔夫的悠然自得。整首诗转换自然而流畅,情感深邃,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富春山下严陵濑:介绍诗人所处的环境,富春山下的水流清澈。
  2. 九日风光兴不违:重阳节的美景引起了诗人的兴致。
  3. 白石沧波元自好:自然景色的优美,白石与波涛相映成趣。
  4. 鸣鹥飞鹜早知归:水鸟飞翔,象征着生命的归属感。
  5. 南阳文叔求贤远:提到诸葛亮,表现出对人才的渴求。
  6. 相府侯生识面稀:相府的人才稀少,反映出社会的冷漠。
  7. 王业帝谟俱莫问:历史的兴衰与谋略已不再重要。
  8. 百年江海有渔矶:时光流逝,留下的只有渔夫的简单生活。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白石沧波”比喻自然的美好。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鸣鹥飞鹜”。
  • 象征:水鸟的归来象征生命的归属与寻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自然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与对社会现状的感慨。诗人希望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内心的宁静和归属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富春山:象征自然之美。
  • 严陵濑:代表流动的生命。
  • 白石:象征纯洁与自然。
  • 水鸟:象征归属与自由。
  • 南阳文叔:象征求贤之志。
  • 渔矶:象征简单与宁静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南阳文叔”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 A. 诸葛亮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王羲之
  2. 诗中的“鸣鹥飞鹜”表现了什么意象?

    • A. 自由
    • B. 哀愁
    • C. 孤独
    • D. 争斗
  3. 诗的主题主要探讨了:

    • A. 自然风光
    • B. 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
    • C. 历史兴衰
    • D. 家庭关系

答案

  1. A. 诸葛亮
  2. A. 自由
  3. B. 人生理想与社会现实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 杜甫
  • 《山中问答》 -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同样描写自然,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感慨与历史的沉重。
  • 《山中问答》: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情感更加细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词选》
  •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调笑/调笑令 试院次韵呈兵部叶员外端礼并呈祠部陈员外元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其二 和雒酒十二弟见降羌赴阙 青玉案 伤娉娉 次韵两苏公讲筵唱和四首 读蔺相如传赠李甥师蔺 寄题宝应无斁凫舄堂二首一 次韵苏注承议天钵元长老像前捻香 西归七首次韵和泗州十五叔父三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呆若木鸡 璇柄 见字旁的字 穹峻 包含群的词语有哪些 巾字旁的字 劳臣 包含概的成语 看好 黹字旁的字 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新条 拒之门外 论功行赏 死病无良医 工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泥菩萨过江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