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8:16: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8:16:11
商飙又拂鬓蓬来,林薄萧寥起百哀。
异地得朋聊可醉,残年能赋本非才。
中原羹沸民谁主?旷野弦歌俗且猜。
有弟故山方伫立,烽烟南望首频回。
秋风再次拂过我凌乱的鬓发,林间的萧瑟景象引发了我内心的百般哀愁。
在异乡能够结交朋友,实在是值得畅饮一番;然而到了暮年,我的诗才并不算出众。
中原的美味汤羹,究竟由谁来支配?在广袤的旷野中,音律歌声反而显得世俗而又令人猜疑。
我在故乡的弟弟仍旧伫立,南望烽烟四起,不由得频频回首。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宝琛(约1790-1865),清代诗人,字蕴三,号香山,晚号白云山人,生于江苏,晚年迁居于浙江,诗风清新,文笔流畅,擅长描写自然风光及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该诗创作于清代,社会动荡,战乱频繁。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慨,以及对友谊的珍视。
整首诗描绘了作者在秋日的感怀,深刻而细腻的情感流露。开篇以“商飙又拂鬓蓬来”引入,秋风的萧瑟与个人的凄凉形成鲜明对比,展现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接着,作者回忆起在异乡结交朋友的温暖,尽管人生已近晚年,仍不甘于平庸,显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在“中原羹沸民谁主”一句中,诗人把自己与社会的关系提上了议程,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关注与思考,反映出对民生的关心和对政治的无奈。而最后两句则通过对故乡弟弟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对故乡的思念,烽烟四起的景象又增添了一层忧虑。
整首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既有对友谊的珍视,也有对故乡的眷恋,体现出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社会的敏感反应。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与对故乡的思念,展现出在动荡社会中,个人情感与社会关怀的交织,表达了对友谊、故乡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商飙”指的是什么季节的风?
诗中提到“中原羹沸”,这里的“羹”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故乡的情感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相比,陈宝琛的诗更注重对社会和个人命运的思考,而王维则更倾向于直白的思念与情感的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