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读书山用陶诗露凄暄风息气清天旷明为韵赋十诗 其五》

时间: 2025-07-29 16:05:22

诗句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9 16:05:22

原文展示: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

白话文翻译:

我在正大初年,在淅江边做吏员。
山城的官事很少,每天放船在淅江上。
菊潭的秋花盛开,紫稻酿成了寒泉。
甘美的滋味与小小的苦涩交融,幽暗的光辉显现出清丽的美。
回家的路上踏着明月,醉意中衣袖随风飘扬。
乡亲们拦住我,劝我不要离去,他们说我想成仙。
一别在半山亭,回首已是十年。
江山无法越过,眼前的视线被西南的天空割断。

注释:

  • 正大:金朝时期的年号,指的是作者的仕途起始。
  • :指官吏,作者在此指代自己为官的人生。
  • 淅江:指的是淅江,位于今中国的江南地区。
  • 菊潭:象征秋天的到来,菊花是秋季的代表花卉。
  • 甘腴:指味道甘美、滋味醇厚的食物。
  • 幽光:指微弱而清幽的光辉。
  • 明月:象征归乡的思念与清冷的夜晚。
  • 父老:指乡里的老人,象征着故乡的亲情与牵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子渊,号天锡,金朝著名诗人、文学家。其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尤其擅长咏怀与抒情,作品多表达对故土的思念与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元好问的官场生涯之初,他在淅江工作,感受着山城的宁静与官场的清淡。正值秋天,诗中流露出对于故土的眷恋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作者在淅江边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对故乡的深切怀念与人生的哲学思考。开篇交代了作者的身份和所处环境,"正大初"与"作吏淅江边"直接将读者带入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特定位置。接下来的“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则反映了作者在官场的无聊与自我放逐的状态,仿佛在逃避现实的繁杂,寻找内心的宁静。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描绘了秋天的自然景色,菊花与稻谷相继盛开的画面,暗示着生命的轮回与季节的更替,增添了诗歌的层次感。诗中对“甘腴入小苦”的描述,传递出人生的甘苦交织,令人感受到生活的复杂性。

最后几句中,归路与明月的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与对故乡的深厚情感。“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一语,表现出乡亲们对诗人的关怀与期望,而“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则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无常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我在正大初,作吏淅江边。:交代时间与地点,表明作者的身份。
  • 山城官事少,日放淅江船。:表露了作者在官场的闲适与安逸。
  • 菊潭秋花满,紫稻酿寒泉。:通过自然景色描绘,渗透出深秋的意境。
  • 甘腴入小苦,幽光出清妍。:对生活滋味的细腻感悟。
  • 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描绘归乡路上的愉悦与洒脱。
  • 父老遮我留,谓我欲登仙。:表现乡亲对诗人的不舍与期盼。
  • 一别半山亭,回头馀十年。:感慨时光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 江山不可越,目断西南天。: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无奈感。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甘腴入小苦”,用味道比喻人生的经历。
  • 对仗:如“归路踏明月,醉袖风翩翩”形成了和谐的对称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感受,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厚情感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宁静的生活与人情的温暖,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明月:象征归乡与思念。
  • 菊花:象征秋天的成熟与孤独。
  • 山城:代表安逸的生活环境,亦隐含着诗人内心的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在何处作吏? A. 江南
    B. 淅江
    C. 山城
    D. 半山亭

  2. 诗中提到的“菊潭”象征什么季节? A. 春
    B. 夏
    C. 秋
    D. 冬

  3. “父老遮我留”表现出什么情感? A. 失落
    B. 感慨
    C. 不舍
    D. 欢喜

答案:

  1. B
  2. C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相比,元好问的这首诗更侧重于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表达,而王维则通过自然景色的描绘来传达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两者都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表达方式各有不同。王维的诗更加抽象、朦胧,而元好问的诗则显得更加直白、具体。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1. 《金代诗文选》
  2. 《元好问研究》
  3. 《古典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夏月花萼楼酺宴应制 西江寄越弟 和振上人秋夜怀士会 留别司马太守 观江淮名胜图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 听弹风入松阕赠杨补阙 谒焦炼师 别皇甫五 出塞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杂的成语 云愁雾惨 绞丝旁的字 揭箧担囊 包含杏的成语 笔冢研穿 包含负的词语有哪些 风行草从 察三访四 养虎自齧 垒栅 无誉 飠字旁的字 鬼字旁的字 龝字旁的字 骈首就僯 墙靡 包含佛的成语 廾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