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28: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28:00
真无御化来,借有乘化归。
如彼双塔内,孰能知是非。
愚也骇苍生,圣哉为帝师。
当为时世出,不由天地资。
万回主此方,平等性无违。
今我一礼心,亿劫同不移。
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思考和对真理的追寻。诗中提到“真无御化来”,意指真实的本源并不依赖于外在的神力,而是通过内心的理解和觉悟达成的。“借有乘化归”则是指通过对佛法的理解,最终能够回归到本真。双塔象征佛教的智慧与教义,人们在此处难以分辨是非。诗中提到的“愚也骇苍生”,表明世间的无知与迷惑,而“圣哉为帝师”则赞美那些传授教义的圣者。接着,诗人强调了真理的普遍性与平等,表示即使在亿万劫的轮回中,只要心存礼敬,便可不变其志。最后“肃肃松柏下,诸天来有时”则描绘出一种宁静的氛围,仿佛天地之间有神灵的降临。
王昌龄(698年-757年),字季凌,号少峤,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边塞诗和古体诗著称。他的诗歌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注。
《香积寺礼拜万回平等二圣僧塔》写于王昌龄晚期,反映了他对佛教的理解与追求。诗中通过礼拜与信仰的方式,表达了对佛法的尊敬和对真理的渴望。
这首诗是一首富有哲理的佛教主题诗,充分展现了王昌龄对人生、宇宙、真理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双塔的描绘,象征着佛教教义的智慧,而“孰能知是非”则引导读者反思世间的纷扰与真实的本质。诗人以“愚也骇苍生”来揭示世人的无知,呼唤人们对真理的追求。此外,诗中多次提到“平等”与“万回”,强调了佛教思想中对众生平等的观念。即便是亿劫的轮回,心中若有虔诚和礼敬,便可不变其志。最后,肃穆的自然环境与诸天的降临,增添了诗歌的神秘感和宁静之美。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有深厚的宗教哲学内涵,还有丰富的情感表达,让读者在欣赏诗歌艺术之美的同时,感受到对内心世界的追求与探索。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佛教教义的探求与内心真理的追寻,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与真理永恒的深刻思考。
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层次,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尊重与对人生真理的思考。
“双塔”象征什么?
A. 人生的烦恼
B. 佛教的智慧
C. 自然的美景
D. 个人的情感
诗中“愚也骇苍生”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众生的同情
B. 对无知的愤怒
C. 对智慧的渴望
D. 对自然的赞美
“亿劫同不移”中“亿劫”的意思是?
A. 短暂的时间
B. 无数的轮回
C. 精神的升华
D. 生命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