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8:48: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8:48:06
《出塞二首》
作者: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
战罢沙场月色寒。
城头铁鼓声犹振,
匣里金刀血未干。
这首诗描绘了古代边塞的壮丽景象和士兵的悲壮情感。诗的开头提到秦朝的明月和汉朝的城关,意指历史的悠久和战争的持续。虽然经过漫长的征途,士兵们还没有回来,但是只要有飞将军在,胡人的马就不能越过阴山。接着描述骏马与白玉鞍的辉煌,战斗结束后,月光下的沙场显得寒冷。城头的鼓声仍在回响,刀匣里的金刀上还残留着血迹,显示出刚刚经历的战争的残酷。
王昌龄,字少白,号青莲,唐代著名诗人,擅长边塞诗。其诗以豪放、奔放著称,常表现边疆的壮丽与士兵的豪情,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历史感。
《出塞二首》创作于盛唐时期,当时国家强盛,边疆战事频繁。王昌龄作为一名士人,心系国家与边疆,诗中流露出对战争的思考和对士兵的同情。
《出塞二首》是一首充满豪情与悲壮的边塞诗,展现了诗人对历史、战争与人性的深刻思考。开头以“秦时明月汉时关”引入,诗人通过历史的对比,强调了战争的无情与人间的苦难。接着用“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士兵在艰苦征途中的无奈与孤独。诗中提到的“龙城飞将在”更是传达了对英雄的渴望与对敌人的警惕。后半部分描绘了战后的凄凉,“城头铁鼓声犹振”与“匣里金刀血未干”则深刻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士兵的牺牲,令人深思。
整首诗行云流水,气势磅礴,情感真挚,既有壮丽的边塞景象,也有对人生命运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王昌龄作为边塞诗人的独特魅力。
整首诗的主题是表达对历史的思考和对士兵的同情,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英雄的悲壮,呼唤人们对和平的向往与珍惜。
诗中提到的“飞将”指的是谁?
“万里长征人未还”表达了什么情感?
诗中描绘的“沙场月色寒”意在反映什么?
《出塞》王昌龄 vs 《从军行》王昌龄
两首诗同为王昌龄的边塞诗,前者更侧重于历史和英雄的描绘,后者则注重士兵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两者都表现了对战争的思考,但风格与侧重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