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九日》

时间: 2025-05-07 06:48:50

诗句

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

恐惊邻舍翁,谓是催租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48:50

原文展示

九日
沈畯 〔清代〕
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
恐惊邻舍翁,谓是催租吏。

白话文翻译

在重阳节这天,我有酒可以欣赏美景,却不想让穿白衣的人来打扰。生怕邻居的老翁会误以为是催租的官吏。

注释

  • 重阳:指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 白衣:此处指代来催租的官吏,通常穿白衣服。
  • 邻舍翁:指邻居的老者。
  • 催租吏:指来催收租金的官吏。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畯(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重阳节,表达了诗人对节日的喜悦以及对生活琐事的无奈。重阳节是一个庆祝丰收的日子,诗人希望在此时享受酒与美景,而不希望被世俗的烦恼所打扰。

诗歌鉴赏

《九日》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在重阳节的独特感受。诗的前两句“有酒赏重阳,无烦白衣至”,表达了诗人希望在节日中尽情享受美酒与美景的心情,同时又流露出对外界打扰的反感。白衣者在这里成为一种象征,代表着生活中难以避免的琐事与压力。

诗的后两句“恐惊邻舍翁,谓是催租吏”则进一步深化了这一主题。诗人担心邻居的老翁见到白衣者会误以为是来催租的官吏,这种误解不仅仅是对生活琐事的无奈,更是对社会人情冷漠的隐忧。诗人在享受节日的同时,内心却充满了对世俗压力的敏感与警惕。

整首诗结构紧凑、用词精练,展现了诗人对节日的欢愉与对生活现实的反思,形成了一种鲜明的对比。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感受到节日的氛围,以及在欢愉中难免夹杂的忧虑。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有酒赏重阳:诗人手中有酒,正值重阳节,意在表达节日的欢愉。
  2. 无烦白衣至:不希望白衣者的到来打扰到自己的节日心情。
  3. 恐惊邻舍翁:担心邻居的老翁会因此受到惊吓。
  4. 谓是催租吏:误以为是来催租的官吏,表现出对生活琐事的烦恼。

修辞手法

  • 对比:欢愉的重阳节与烦扰的白衣者形成鲜明对比。
  • 夸张:将白衣者与催租吏联系,夸大了生活中的烦恼。
  • 象征:白衣者象征着社会压力和生活琐事。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重阳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节日快乐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中琐事的无奈与反思,体现了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欢愉与庆祝,代表节日的快乐。
  • 重阳:象征丰收与团圆,是一个喜庆的节日。
  • 白衣:象征着生活的压力与烦恼,代表不请自来的干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诗人希望在重阳节享受什么?

    • A. 美酒
    • B. 白衣者
    • C. 乡邻
    • D. 田地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白衣”指代的是来____的官吏。

  3. 判断题:诗人对重阳节的心情是快乐的。(对/错)

答案

  1. A
  2. 催租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 《重阳节》——杜甫

诗词对比

《九日》与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都提到了重阳节,但王维的诗更倾向于表现思乡之情,而沈畯的诗则更多反映了对生活琐事的敏感与无奈。两首诗在情感基调上有所不同,前者充满思念,后者则带有一丝幽默和讽刺。

参考资料

  • 《清代诗歌鉴赏》
  • 《中国古典诗词研究》
  • 《沈畯诗文集》

相关查询

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菩萨蛮·霏霏点点回塘雨 菩萨蛮·牡丹含露真珠颗 菩萨蛮·芭蕉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水调歌头·雪月两相映 水调歌头 其一 水调歌头·凉意在何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为蛇添足 铁路支线 包含房的词语有哪些 逐近弃远 孝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击钵催诗 包含涯的成语 手援天下 氏字旁的字 骨字旁的字 岩溪 羽字旁的字 隹字旁的字 惊弓之鸟 危苦 門字旁的字 遣召 吹花嚼蕊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