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8 15:35: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8 15:35:39
披锦亭
春晚百花齐,绵绵巧如织。
细雨洗还明,轻风卷无迹。
春末时节,各种花朵齐放,美丽得像是绣成的一样。细雨洗涤后,景色更加明亮,轻风吹来,留下了无迹可寻的清新。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此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描绘的春天花景和细雨轻风是中国古代诗词中常见的自然意象,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美的赞美。
作者介绍: 苏辙(1039年-1112年),字子瞻,号晦庵,宋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是苏轼的弟弟。苏辙在诗词、散文、和哲学等方面都颇有造诣。他的作品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披锦亭”作于春末,是诗人在游览洋州园亭时的即兴之作,表现了他对春天美景的赞叹和对生活的热爱。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传达出春末的宁静与和谐美感。
苏辙的《披锦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末的美丽景色,展现了自然的和谐与生机。首句“春晚百花齐”就为全诗奠定了一个生动的背景,描绘出春天的最后一抹绚丽。诗中“绵绵巧如织”的比喻,形象地传达出花朵的繁盛与精致,仿佛是精心织就的锦缎,令人心生向往。
接下来的“细雨洗还明”则将视角引向了天气的变化,细雨如丝,洗净了春日的尘埃,令景色更加明亮。这一细节不仅增强了画面的清新感,也表现了自然的洗礼与更新。最后一句“轻风卷无迹”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温柔与无形,轻风拂过,留下的只有清新的气息,似乎在强调春天的短暂与美好。
整首诗以简约的语言,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蕴含着深厚的情感。通过对景色的细腻描写,苏辙不仅让读者领略到春天的美丽,也引发人们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体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生命的感悟,以及对春天短暂美好的珍惜,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百花齐”主要表现了什么?
A. 夏天的炎热
B. 春天的繁花似锦
C. 秋天的落叶
D. 冬天的寒冷
“细雨洗还明”中“洗”字的作用是?
A. 表示动作
B. 表达情感
C. 增强景象的清新感
D. 描述时间
下列哪一项与本诗主题无关?
A. 自然景色的描写
B. 人与自然的关系
C. 对生活的感悟
D. 对历史事件的回顾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