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5:3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5:38:50
游子
杜甫 〔唐代〕
巴蜀愁谁语,吴门兴杳然。
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
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
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
全诗翻译:
在巴蜀的地方,谁能倾诉这份愁苦呢?吴门那边的景象更加遥远而模糊。九江的春草在眼前延展,三峡的暮色中,帆船缓缓前行。对于成都的生活感到厌倦,决心不再为官场的琐事而沉睡。若能到达蓬莱仙境,愿向众仙询问长生之道。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杜甫的诗作以其深刻的社会关怀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而闻名,常被誉为“诗圣”。
创作背景:
《游子》作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国家动荡,民生困苦。诗中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反映了他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杜甫的《游子》是一首充满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诗作。诗的开头便以“巴蜀愁谁语”引入,直接表达了身处异乡的游子对家乡的思念与忧愁。接着,通过“吴门兴杳然”展现了他对江南美景的遥望与渴望,情感的沉重感在此处逐渐加深。接下来的“九江春草外,三峡暮帆前”则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映射出游子心中的孤独与无奈。
诗中“厌就成都卜,休为吏部眠”表现了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展现了杜甫对现实的不满。他不愿再沉迷于官场的纷扰,而是希望能够追求一种理想的生活状态。最后,以“蓬莱如可到,衰白问群仙”结束,表达了对长生与理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对故乡的思念,又有对现实的失望,最终以对理想的追求作为升华,展现了杜甫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故乡的思念,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杜甫通过游子的身份,展现了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向往,表达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和对人生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游子》的作者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吴门”指的是:
A) 四川
B) 江南
C) 北方
“厌就成都卜”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B) 对故乡的怀念
C) 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