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32: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32:26
霜黄碧梧白鹤栖,
城上击柝复乌啼。
客子入门月皎皎,
谁家捣练风凄凄。
南渡桂水阙舟楫,
北归秦川多鼓鼙。
年过半百不称意,
明日看云还杖藜。
霜降时节,黄叶飘落,翠绿的梧桐树上,白鹤栖息;城头的更鼓敲响,夜空中传来乌鸦的啼叫。旅人在月光下回到家中,明亮的月光洒在门前,谁家的姑娘在夜风中捣练?南渡桂水,船只稀少,北归秦川,战鼓阵阵。年过五十,心中未能如意,明日再看天边云卷云舒,仍需借杖行走。
逐句解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圣”。他的诗作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苦难与民生疾苦,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道主义精神。
创作背景: 《暮归》写于杜甫晚年,正值安史之乱后,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中流露出作者对战争的痛苦和对生活的无奈,表现了他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现实的失望。
《暮归》是杜甫晚年所作,诗中融入了浓厚的个人感受和对时局的深刻体悟。开头两句描绘了秋冬交替之际的自然风景,霜黄的梧桐树与栖息的白鹤,既显示出时节的苍凉,也隐喻着诗人内心的孤寂。接着,城头的击柝声和乌啼声,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暗示着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客子入门月皎皎”一句,描绘了归家的旅人,虽然月光皎洁,却似乎掩盖了内心的孤寂与无奈。尤其是“谁家捣练风凄凄”,引发了人们对温暖家庭的渴望,但同时也表明了对现实的无能为力。接下来的南渡北归,描绘了诗人在动荡时代中的迷茫选择,表现了他对归属感的渴望。
最后两句“年过半百不称意,明日看云还杖藜”,展示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与无奈。五十岁的人生,充满了未尽的理想与遗憾。杖藜行走,更是象征着他在生活中继续前行的勇气,尽管心中充满了失落。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杜甫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对人生的思考与对社会现实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对归属感的渴望和对生活的深刻反思。诗中流露出的苍凉之感,既是对过往岁月的沉痛总结,也是对未来生活的无奈展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霜黄碧梧”意指什么?
诗中描绘的“月皎皎”场景,反映了旅人的哪种情感?
“年过半百不称意”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