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1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16:09
曾宿三巴路,今来不愿听。
云根啼片白,峰顶掷尖青。
护果憎禽啄,栖霜觑叶零。
唯应卧岚客,怜尔傍岩扃。
曾经在三巴的路上住宿,今天再来却不愿意倾听这儿的声音。
云端之下,猿声啼叫,似乎在诉说着片片白云的忧伤;
山峰之顶,青翠的尖顶像是被抛掷上去的。
护着果实的鸟儿,厌恶那些啄食的禽鸟;
栖息在霜中的猿猴,目光紧盯着那零落的树叶。
唯有我这个卧着的旅人,怜惜你在岩旁的孤独。
曹松,唐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以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常以简练的语言描绘深邃的意境。
这首诗写于诗人重游三巴地区时,表达了对自然环境的感慨和对猿猴孤独的怜惜。三巴路的特定地理背景和生态环境使诗人思绪万千,唤起了他对生命的思考。
《猿》是一首描绘自然与生灵的诗作,曹松以猿猴为主题,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诗中通过对三巴地区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追忆和对孤独生灵的同情。首句“曾宿三巴路”将读者带入一个熟悉的场景,暗示着诗人与此地的渊源。后续的描写则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景象,猿声啼叫,云根片白,展现出一种孤独而又美丽的景象。诗人通过对猿猴生存状态的观察,反映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在意境上层层递进,从个人的记忆到自然的描绘,再到对生命的感悟,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尤其最后两句“唯应卧岚客,怜尔傍岩扃”,不仅点明了诗人的情感立场,也深化了孤独这一主题,表达了对猿猴命运的深切关怀。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思考,传达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索,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恬淡而又深邃的意境。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表达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孤独的关注。通过对猿猴的描绘,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的复杂与美丽,同时表达了对生命脆弱的深切感悟。
诗中提到的地点是哪个?
A. 三巴
B. 四川
C. 云南
D. 山西
诗人对猿猴的态度是什么?
A. 厌恶
B. 无所谓
C. 怜惜
D. 赞美
诗中哪一句表现了自然的壮丽?
A. 曾宿三巴路
B. 云根啼片白
C. 峰顶掷尖青
D. 唯应卧岚客
在王维的《鹿柴》中,诗人描绘了自然景色与人类情感的交融。两首诗都展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但《猿》更强调了孤独与生命的脆弱,而《鹿柴》则更侧重于自然的宁静与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