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寻春题诸家园林》

时间: 2025-05-02 18:58:58

诗句

闻健朝朝出,乘春处处寻。

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

渐以狂为态,都无闷到心。

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8:58:58

原文展示:

闻健朝朝出,乘春处处寻。
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
渐以狂为态,都无闷到心。
平生身得所,未省似而今。

白话文翻译:

我听说健壮的人每天都出门,
在春天的每一个地方游玩寻访。
大自然赐予我们悠闲的日子和明月,
人们借助于美丽的园林享受生活。
渐渐地,我开始变得狂放不羁,
心中再也没有烦闷之感。
我这一生找到了归属,
如今的状态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满足。

注释:

  • 闻健:听说身强力壮的人。
  • 朝朝出:每天出门。
  • 乘春:在春天的时光中。
  • 处处寻:随处游玩、寻觅。
  • 天供:自然所给予的。
  • 闲日月:悠闲的日子与明亮的月亮。
  • 人借:人们借助于。
  • 好园林:美好的园林。
  • 渐以狂为态:渐渐变得放浪形骸。
  • 都无闷到心:心中再无烦闷之事。
  • 平生身得所:一生中找到了归属。
  • 未省似而今:之前未曾想到的如今的状态。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唐代诗人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以及对生活乐趣的追求。在唐代,园林作为文化和审美的重要场所,常常出现在文人诗歌中,象征着闲适与雅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他的诗风平易近人,关心民生,反映社会现实,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反映了他对春天的喜爱和对园林的赞美。他在生活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最终找到了宁静的生活状态,表达了一种回归自然、享受生活的理念。

诗歌鉴赏:

《寻春题诸家园林》是一首通过描绘春日游览园林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诗中描绘的春天不仅是一种季节的象征,更是一种心灵的归属和宁静的享受。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表达了他对春天的渴望与向往。诗的开头就用“健朝朝出”引入,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暗示着诗人希望在春天的阳光下寻求一种自由与快乐的生活方式。

在接下来的句子中,诗人把自然与人相结合,指出“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这既是对大自然的赞美,也是对园林人文景观的欣赏。园林不仅是人们休闲的去处,更是心灵的寄托。

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自己从世俗烦恼中解脱的心态,“渐以狂为态,都无闷到心”,这不仅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也暗示了诗人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之后,终于找到了内心的宁静和满足。

整首诗流露出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展现了白居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传达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闻健朝朝出:听说那些健壮的人每天都出门,暗示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2. 乘春处处寻:在春天的季节里,四处游览寻觅,表现了对春天的热爱。
  3. 天供闲日月:大自然赐予我们悠闲的日子和明亮的月亮,暗示自然的美好与恬静。
  4. 人借好园林:人们借助园林的美丽,享受生活的乐趣。
  5. 渐以狂为态:渐渐地,诗人变得放纵不羁,象征着对世俗烦恼的超脱。
  6. 都无闷到心:心中再也没有烦闷的感觉,表现出一种内心的宁静。
  7. 平生身得所:经历了许多波折后,终于找到了归属。
  8. 未省似而今:此时的状态是之前未曾想到的,表现出对生活的满意。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春天的生活比作游玩,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 对仗:诗中“闲日月”和“好园林”构成对仗,增强了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赋予人的属性,增强了诗的感染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天和园林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着生机与希望,代表生命的轮回。
  • 园林:象征着人类文明与自然和谐的结合,体现出生活的美好。
  • 日月: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珍贵,提醒人们珍惜当下。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健”指的是: A. 健美的体魄
    B. 健康的生活
    C. 健壮的人

  2. “平生身得所”表达的是: A. 对生活的不满
    B. 对生活的满足
    C. 对生活的怀疑

  3. “都无闷到心”意味着: A. 心中烦闷
    B. 心情愉悦
    C. 心中忧虑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晓》 - 孟浩然
  • 《春夜喜雨》 - 杜甫

诗词对比:

  • 《春晓》:同样描写春天,但侧重于自然的生机与清晨的宁静。
  • 《春夜喜雨》:强调春雨带来的滋润与希望,展现出对自然的感恩。

通过以上对比,可以看出唐代诗人对春天的共同热爱,以及他们在诗歌中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理解。

相关查询

【双调】乔牌儿_别情凤求凰 杂剧·杜牧之诗酒扬州梦 水仙子·乐清箫台 折桂令·荆溪即事 折桂令·毗陵晚眺 【双调】折桂令_上已游嘉禾 【正宫】绿幺遍 【中吕】山坡羊_寓兴鹏抟九 折桂令·七夕赠歌者 折桂令·丙子游越怀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巳字旁的字 敲诈勒索 山谷之士 三点水的字 丈结尾的成语 身无长处 妪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老妈子 感篆五中 几字旁的字 惹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上丹田 耳提面训 包含汗的成语 包含圄的词语有哪些 飞字旁的字 凵字底的字 批判 冷冷淡淡 戢制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