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5: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5:53
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
行雨欲随车,望岩非化石。
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
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
这首诗描绘了嵩山的美丽景色与古老的建筑。作者在灵祠的深处,看到青翠的少室山峰,仿佛细雨即将随车而至,远望山岩却并非化石。常常闻到兰花的香气弥漫,谁又能奉献香液呢?寄托对洛川妃的感谢,这样的感情在波涛中又有什么益处呢?
梅尧臣(1002-1060),字子华,号天池,北宋时期著名诗人。他的诗以清新自然见长,风格独特,常常表达对山水的赞美和对自然的热爱。
这首诗是在梅尧臣陪同太尉钱相公游嵩山时所作,借游山的契机,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对文化传统的思考。
这首诗将嵩山的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怀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美的感知和对古代文化的敬仰。开头两句以“灵祠古殿深,少室群峰碧”描绘出一幅宁静而典雅的山水画卷,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下来,诗人通过“行雨欲随车”与“望岩非化石”的描写,渗透出一种哲思,象征着时间与空间的流转,传达出诗人在游览中对自然的沉思与领悟。
在“常闻兰气蒸,谁奠椒香液”中,兰花的香气是自然的馈赠,而椒香液则是人们对神灵的献祭,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的对话,展现了诗人内心的高度情感与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一句“寄谢洛川妃,淩波定何益”则反映了诗人与历史、神话之间的复杂关系,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人世浮沉的感慨。
整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嵩山的景色,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人生、自然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嵩山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对历史与文化的敬仰,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这首诗的作者是?
诗中提到的“少室”指的是?
“寄谢洛川妃”中的洛川妃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