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4:5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58:26
作者: 陈陶 〔唐代〕
丹陵五牙客,昨日罗浮归。
赤斧寻不得,烟霞空满衣。
试于华阳问,果遇三茅知。
采药向十洲,同行牧羊儿。
十洲隔八海,浩渺不可期。
空留双白鹤,巢在长松枝。
云溪古流水,春晚桃花香。
忆与我师别,片帆归沧浪。
沧浪在何许,相思泪如雨。
黄鹤不复来,云深离别处。
石渠泉泠泠,三见菖蒲生。
日夜劳梦魂,随波注东溟。
空怀别时惠,长读消魔经。
在丹陵的五牙山,我遇见了一位客人,昨天刚从罗浮山归来。
我寻找那把赤色的斧头,却找不到,衣服上沾满了烟霞。
我在华阳询问,果然遇到了三茅的仙人。
采药时向十洲赶去,同行的是一位牧羊的小孩。
十洲之间隔着八海,浩渺无边,难以到达。
只留下双白鹤,它们的巢在高大的松树枝上。
云溪里流水潺潺,春末桃花的香气弥漫。
我想起与我的老师别离,船只缓缓归向沧浪。
沧浪的方向究竟在哪里,思念的泪水如雨般落下。
黄鹤再也不来了,云雾深处是离别的地方。
石渠的泉水清澈见底,三次看到菖蒲生长。
我日夜劳累于梦中,随着波涛流向东海。
心中空怀当时的恩惠,长年阅读消魔的经文。
作者介绍:
陈陶是唐代诗人,生于士族家庭,他的诗歌通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其作品多描写山水、隐士及道教思想。
创作背景:
《怀仙吟》是陈陶在追求隐逸生活、向往仙境时所作,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别离的思绪,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怀仙吟二首》是一首充满幻想与情感的诗,诗中表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渴望和对师友的深切怀念。开篇以“丹陵五牙客,昨日罗浮归”引入,设置了一个探寻仙境的场景,给人以一种超然的感觉。诗人通过对自然山水的描绘,展现了他对桃花源、隐士生活的向往,尤其是“十洲隔八海”的表述,表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接下来,通过“忆与我师别”的情节,引发了对师友的思念,情感愈加真挚而浓烈。同时,诗中“沧浪在何许,相思泪如雨”的句子,极具感染力,表达了对离别的无奈与深切的怀念,情感真挚动人,令人共鸣。最后,诗人在“空怀别时惠,长读消魔经”中,表现了对道教文化的执着与追求,进一步深化了诗的主题。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对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对师友的思念展开,表达了诗人对逝去时光的怀念、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及对自然的热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赤斧”象征什么?
“十洲隔八海”中所指代的是什么?
诗歌的情感基调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